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捑娜丝?,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度圃姟反嫫湓娝木?。 ...〔
? 李紳的詩文(133篇)李紳的名句(1條)〕
人物生平
李紳(772年—846年)生于唐大歷七年(772年),江蘇無錫人。父李晤,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祇陀里(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于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后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后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卷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歷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游詩》3卷,并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后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歸葬于故鄉無錫。贈太尉,謚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收錄于《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唐代:
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唐代:
李紳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嘹唳塞鴻經楚澤,
淺深紅樹見揚州。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嘹唳塞鴻經楚澤,
淺深紅樹見揚州。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
唐代:
李紳
綠荷舒卷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菂重。游女漢皋爭笑臉,
二妃湘浦并愁容。自含秋露貞姿結,不競春妖冶態秾。
綠荷舒卷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菂重。遊女漢臯爭笑臉,
二妃湘浦并愁容。自含秋露貞姿結,不競春妖冶態秾。
唐代:
李紳
薔薇繁艷滿城陰,爛熳開紅次第深。新蕊度香翻宿蝶,
密房飄影戲晨禽。竇閨織婦慚詩句,南國佳人怨錦衾。
薔薇繁豔滿城陰,爛熳開紅次第深。新蕊度香翻宿蝶,
密房飄影戲晨禽。竇閨織婦慚詩句,南國佳人怨錦衾。
唐代:
李紳
海隅布政慚期月,江上沾巾愧萬人。休按簿書懲黠吏,
未齊風俗昧良臣。壺冰自潔中無玷,鏡水非求下見鱗。
海隅布政慚期月,江上沾巾愧萬人。休按簿書懲黠吏,
未齊風俗昧良臣。壺冰自潔中無玷,鏡水非求下見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