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西湖和人韻》翻譯及注釋
晚風吹雨,戰新荷、聲亂明珠蒼璧。誰把香奩收寶鏡,云錦紅涵湖碧。飛鳥翻空,游魚吹浪,慣趁笙歌席。坐中豪氣,看公一飲千石。
譯文:雨打荷葉濺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蒼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奩收寶鏡;荷花相次開去、仿佛云錦初織構出一幅濃淡相宜的畫卷。鳥在空中上下飛舞,魚在水里游動吐泡,魚鳥己習慣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戲覓食了。與友人豪飲,突然聚焦在“一飲千石”的友人身上。
注釋:香奩:古代盛梳妝用品的匣子。寶鏡:借喻太陽。云錦: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橫湖詩》:“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卷卻天機云錦段,從教匹練寫秋光。”
遙想處士風流,鶴隨人去,老作飛仙伯。茅舍疏籬今在否,松竹已非疇昔。欲說當年,望湖樓下,水與云寬窄。醉中休問,斷腸桃葉消息。
譯文:遙想林逋那段風流的生活,現在鶴隨人去。林逋死后,上升仙界成為飛仙之長。茅舍疏散的籬笆現在還是那里嗎,松竹已經沒有昔日的景色了。不禁感慨當年,望湖樓看到水天一色的景色。醉中休問,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期待的情人。
注釋:處士:林逋字君復,杭州錢塘人。結廬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號西湖處士。飛仙:《十洲記》:“篷萊山周回五千里,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