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
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宋代。蘇頌。 幽棲新得地,樸飾敢求全。一畝真儒有,三年近道邊。鋤荒還見舊,革陋遂成妍。棟宇依巖畔,煙云入檻前。人非勝土木,心每懼冰淵。州處來閒燕,山居隔市廛。軒窗橫列岫,屏嶂對先賢。念昔初經始,惟蘄遠水泉。丘園寧待賁,宗廟貴為先。幸免靈臺寄,重叨真室虔。頤生無異術,送死有新阡。世慮都忘矣,勞生此息焉。道腴甘淡薄,食邑減芳鮮。士譽言功德,僧談半滿偏。未從招隱客,不費買鄰錢。晝靜龍須坐,宵寒龜殼眠。藉莎毋剪薙,即石不磨鐫。假職恩良厚,歸田志益堅。秋毫知帝力,清白自家傳。吾弟欣堂構,長言紀瓞綿。思親樂京口,懷土限閩川。江左步兵酒,華陽小有天。銜杯蠲痼疾,行藥助修年。更有扶衰物,鄰家十八仙。
幽棲新得地,樸飾敢求全。
一畝真儒有,三年近道邊。
鋤荒還見舊,革陋遂成妍。
棟宇依巖畔,煙云入檻前。
人非勝土木,心每懼冰淵。
州處來閒燕,山居隔市廛。
軒窗橫列岫,屏嶂對先賢。
念昔初經始,惟蘄遠水泉。
丘園寧待賁,宗廟貴為先。
幸免靈臺寄,重叨真室虔。
頤生無異術,送死有新阡。
世慮都忘矣,勞生此息焉。
道腴甘淡薄,食邑減芳鮮。
士譽言功德,僧談半滿偏。
未從招隱客,不費買鄰錢。
晝靜龍須坐,宵寒龜殼眠。
藉莎毋剪薙,即石不磨鐫。
假職恩良厚,歸田志益堅。
秋毫知帝力,清白自家傳。
吾弟欣堂構,長言紀瓞綿。
思親樂京口,懷土限閩川。
江左步兵酒,華陽小有天。
銜杯蠲痼疾,行藥助修年。
更有扶衰物,鄰家十八仙。
蘇頌簡介
唐代·蘇頌的簡介
![蘇頌](/d/file/p/3774429025137d37deb8393007dc36f2.jpg)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陽,字子容。蘇紳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知江寧。皇祐五年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校理,編定書籍。英宗即位,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誥,知審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誥,出知婺州。元豐初,權知開封府,改滄州。奉旨編纂《魯衛信錄》。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書兼侍讀,以邃于律歷提舉研制新渾儀。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為相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后罷知揚州,徙河南。紹圣末致仕。有《蘇魏公集》、《新儀象法要》、《本草圖經》。
...〔 ? 蘇頌的詩(335篇) 〕猜你喜歡
城中答王東村家元孝送歸中洲草堂之作兼示二三同志
歸心一發尉佗樓,一點晴煙見渡頭。三徑尚堪攜客入,中洲曾是為誰留。
青含浦樹喧黃鳥,綠遍江苗過白鷗。七十二峰無恙在,更于城郭念同游。
陪方江陰宗諭勸耕過宋景文墓田次日得其唐書草并侍郎誥
千騎精明振物華,麥畦分處槿籬斜。山雖有盡春無際,李竟不言桃自花。
綠漲新添前夜雨,青歸不減去年畬。酒杯弗酹劉伶土,重為斯文一嘆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