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國懷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
在西國懷王舍城(一三五七九言)。唐代。義凈。 游,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fēng)駛,龍河激水流。既喜朝聞日復(fù)日,不覺頹年秋更秋。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jīng)振錫住神州。
[唐代]:義凈
游,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fēng)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fù)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愿城難遇,終望持經(jīng)振錫住神州。
遊,愁。赤縣遠,丹思抽。鷲嶺寒風(fēng)駛,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複日,不覺頹年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願城難遇,終望持經(jīng)振錫住神州。
唐代·義凈的簡介
(635~713)唐代譯經(jīng)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山東歷城)人,俗姓張。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之西游,二十歲受具足戒。自圣歷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等之諸律大多出自其手,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共稱四大譯經(jīng)家。師于譯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學(xué),盛傳京洛。著有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并首傳印度拼音之法。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建塔于洛陽龍門。
...〔
? 義凈的詩(5篇) 〕
:
吳金水
萬頃碧琉璃,搖蕩高山頂。時見碧波心,叆叇白云影。
風(fēng)送瀑聲來,欲更尋佳景。佳景未易尋,但覺衣裳冷。
萬頃碧琉璃,搖蕩高山頂。時見碧波心,叆叇白雲(yún)影。
風(fēng)送瀑聲來,欲更尋佳景。佳景未易尋,但覺衣裳冷。
宋代:
劉木
美人隔雲(yún)水,廣永幾千裡。
白日有沒時,相思無窮已。
清代:
陶元淳
如此途窮欲進難,朝天漫上越王壇。局高不合伸強項,逐裸何須岸大冠。
徼外山河逢客醉,心頭鐵石向人寒。長安日下猶言遠,窮海孤臣那得看。
如此途窮欲進難,朝天漫上越王壇。局高不合伸強項,逐裸何須岸大冠。
徼外山河逢客醉,心頭鐵石向人寒。長安日下猶言遠,窮海孤臣那得看。
明代:
薛蕙
迢遞關(guān)山道,凄涼霜露時。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
切切胡笳怨,蕭蕭邊馬悲。高樓有思婦,苦樂詎相知。
迢遞關(guān)山道,凄涼霜露時。如何秦地月,亦自到天涯。
切切胡笳怨,蕭蕭邊馬悲。高樓有思婦,苦樂詎相知。
:
弘歷
平生山水心,勝地輒留詠。虛軒愜遠寄,萬象供臨憑。
嵐靄朝夕變,峰巒前后映。秀是圖畫體,貞為松柏性。
平生山水心,勝地輒留詠。虛軒愜遠寄,萬象供臨憑。
嵐靄朝夕變,峰巒前後映。秀是圖畫體,貞為松柏性。
宋代:
陳淵
誰家多竹門可款,臨要閣前沙岸傍。謾道薰風(fēng)能解慍,正應(yīng)蒼玉自生涼。
誰家多竹門可款,臨要閣前沙岸傍。謾道薰風(fēng)能解慍,正應(yīng)蒼玉自生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