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不相掩
瑕瑜不相掩。唐代。武翊黃。 抱璞應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唐代]:武翊黃
抱璞應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
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
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抱璞應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
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
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唐代·武翊黃的簡介
武翊黃,[唐]字坤輿,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官大理卿。工正書,長慶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張誠碑,為其所畫。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三人,考官:禮部侍郎崔邠。試題為《山出云詩》等。武翊黃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學驚人。曾三試獨占鰲頭。人稱"武三頭"。入仕后于大和年間官至大理卿。晚年為美色所惑,為美妾而虐待發妻盧氏,犯眾怒。雖然宰相李紳為其辯解,然仕途政敵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鄉至終。武翊黃善書法,尤工楷書。長慶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張諴碑即其所書。
...〔
? 武翊黃的詩(1篇) 〕
明代:
朱同
荷鋤欲訪祥云谷,云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荷鋤欲訪祥雲谷,雲出天涯晝寂寥。擬念過從知姓字,秋聲何處有色蕉。
明代:
袁宏道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壁上苔痕字,回頭十二年。方平猶眼底,江令是生前。
童子來扶杖,山僧試煮泉。浪中驚準出,塔下古蛟眠。
明代:
李夢陽
大梁城東云出雷,捩風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
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火云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來。
大梁城東雲出雷,捩風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
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火雲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來。
近代:
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絮雲翳日,煙柳斷腸,羈遊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