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亞子簡介
柳亞子(1887—1958),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北厙鎮人,出生于大勝村的港上港南中段。創辦并主持南社。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四·一二”政變后,被通緝,逃往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后,柳亞子曾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柳亞子的詩文(121篇)〕人物生平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黎里鎮人。(出生吳江汾湖鎮北厙大勝村,12歲隨家人遷居黎里)父親鈍齋,學養有素,母親費漱芳,曾從名士徐山民的女兒徐凡如讀書,《詩經》、《唐詩三百首》都能熟練背誦。亞子幼受母教,喜讀古詩。17歲至上海,入愛國學社,為蔡元培、章太炎弟子,始談革命。1906年,由高旭、陳陶遺、馬君武、劉師培介紹,入同盟會,復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1909年11月13日,和陳去病、高旭、朱少屏、姚石子等創立革命文學團體南社,主持社務多年。第一次結集在蘇州虎丘張公祠,到會17人。這一文學團體具有濃厚的反滿色彩,會員多為同盟會員。第二次結集在杭州西湖,第三次結集在上海張氏味莼園。每次結集出版一部詩文集,共印了22集,匯為《南社叢刻》。會員后來發展到1000多人。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柳亞子以中國同盟會員身份為國民黨員,當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委。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他遭迫害被搜捕,以匿于復壁得免。抗日戰爭時期,他流亡重慶、桂林、香港,自比為行吟澤畔的屈原。他潛心南明歷史的研究,搜集 了很多有關南明的史籍,并寫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可惜戰亂中,大量文稿失散,編寫明史的愿望沒有實現。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在香港的柳亞子,親自撰寫電文,和宋慶齡、何香凝聯名發電報責問蔣介石,斥責蔣介石倒行逆施,破壞團結,破壞抗戰。結果,被開除了國民黨黨籍。
1945年,毛主席飛抵重慶和國民黨談判,他寫詩贈毛主席:“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亂倘休。霖雨蒼生新建國,云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兒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稱贊毛主席“彌天大勇”。1945年10月,毛主席致信給他,其中說:“先生詩慨當以慷,卑視陸游、陳亮,讀之令人感發興起。”對他的詩給予很高的評價。1949年2月,他應毛主席的電邀,由香港啟程進入解放區,后來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并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2年,他與葉恭綽、李濟深、章士釗聯名上書毛澤東,呼吁保護北京廣東新舊兩義園的民族英雄袁崇煥遺墓,使袁墓古跡得以保存。他的詩約有5000多首,有《磨劍室詩詞集》。
郭沫若評價柳亞子:“是一位典型的詩人,有熱烈的感情,豪華的才氣,卓越的器識,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他的詩感慨豪宕、沉郁深婉,熱情奔放,獨樹一幟,開一代革命詩風,寫了一部敢哭、敢笑、敢怒、敢罵的革命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