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fēng)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陽光下遙望遠(yuǎn)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注釋
金河:秋天的銀河。古代五行說以秋為金。
拂:掠過。
泛:彈,猶流蕩。
還密:尚未凋零。
淮南兩句:用《淮南子·說山訓(xùn)》“見一葉落而知歲暮”和《楚辭·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意。
鑒賞
這是一首寫早秋景色的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筆調(diào)描繪了遙夜、清瑟、西風(fēng)、翠蘿、殘螢、玉露、早雁、遠(yuǎn)山、落葉等初秋景色。在描繪過程中,詩人從聽覺及視覺的高低遠(yuǎn)近著筆,落筆細(xì)致,層次清楚。無論寫景還是用典,都貼切自然,緊扣“早秋”這一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初秋的夜景:
“遙夜泛清瑟,西風(fēng)生翠蘿。”漫漫長夜,蕩漾著清冷的瑟音;凜凜西風(fēng),吹拂著青蘿輕輕飄蕩。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幾只殘存的螢火蟲,棲息在沾滿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曉,一行大雁掠過星光淡淡的銀河。
詩的后四句寫初秋的早晨:
“高樹曉還密,遠(yuǎn)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樹木依然枝葉繁茂;晴空萬里,峰巒迭翠,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見到淮南一葉飄零,我自然感覺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來了。
許渾簡介
唐代·許渾的簡介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411篇)〕猜你喜歡
-
滿目山河空念遠(yuǎn),落花風(fēng)雨更傷春。
出自 宋代 晏殊: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自 唐代 李商隱: 《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
-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
出自 五代 李璟: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出自 唐代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出自 宋代 蘇軾: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
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
出自 宋代 晏幾道: 《秋蕊香·池苑清陰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