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口卷舌
![噤口卷舌](/d/file/titlepic/chengyu30685.png)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緘默不言。
出處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
例子清·王韜《弢園文錄·洋務下》:“至此幾于噤口卷舌,而絕不敢復措其手足。”
基礎信息
拼音jìn kǒu juàn shé
注音ㄐ一ㄣˋ ㄎㄡˇ ㄐㄨㄢˋ ㄕㄜˊ
繁體噤口捲舌
感情噤口卷舌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不說話。
近義詞緘口不言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止戈為武(意思解釋)
- 從俗就簡(意思解釋)
- 不可勝舉(意思解釋)
- 合浦珠還(意思解釋)
- 令人神往(意思解釋)
- 門當戶對(意思解釋)
- 多謀善慮(意思解釋)
- 樂道好古(意思解釋)
- 安安靜靜(意思解釋)
- 志在千里(意思解釋)
- 繁文縟節(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釋)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釋)
- 官僚主義(意思解釋)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釋)
- 性急口快(意思解釋)
- 團團轉(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量能授官(意思解釋)
- 討價還價(意思解釋)
-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意思解釋)
- 舉直錯枉(意思解釋)
- 粉墨登場(意思解釋)
- 盡誠竭節(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駕輕就熟(意思解釋)
- 前赴后繼(意思解釋)
※ 噤口卷舌的意思解釋、噤口卷舌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靡所底止 | 謂沒有止境。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屈指一算 | 屈:彎曲。扳著指頭一算。 |
舉善薦賢 | 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咄咄逼人 | ①氣勢洶洶;盛氣凌人;言語或神態中有一種威脅逼人的氣勢。咄咄:表示驚奇的聲音。②形容本領趕上或超過別人;令人驚詫。 |
取而代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有目共睹 | 睹:看見。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形容極其明顯。 |
三三兩兩 | 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
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羽旄之美 |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 |
將功折罪 | 將:拿;用;折:抵償。用功勞來抵償罪過。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打退堂鼓 |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時運亨通 | 指時運好,諸事順利。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飛蛾撲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
落落寡合 | 落落:孤獨的樣子;不合群。寡:少;合:合群。孤孤單單;很難合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