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繩(繩)
⒈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a.雜技中的走繩;b.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標準、法則,又引申為按一定的標準去衡量、糾正:繩墨。準繩。繩正。繩之以法。
⒊ ?繼續:“繩其祖武”(繼承祖先)。
⒋ ?贊譽:“繩息媯以語楚子”(“息媯”,人名)。
⒌ ?姓。
異體字
- 繩
- 繉
- 縄
- ?
漢英互譯
colt、ligature、line、rope、strand、taenia
造字法
形聲:從纟、黽聲
English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 繩的意思、基本解釋,繩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繩【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
《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乗。《說文》索也。《急就篇註》繩謂紨兩股以上。總而合之者也。一曰麻絲曰繩,草謂之索。《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書·說命》惟木從繩則正。《禮·經解》繩墨之於曲直。《前漢·律歷志》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
又《書·囧命》繩愆糾謬。《疏》木不正者,以繩正之。繩謂彈正。
又《詩·周南》宜爾子孫繩繩兮。《傳》繩繩,戒愼也。《朱傳》不絕貌。
又《大雅》繩其祖武。《傳》繩,戒也。《朱傳》繩,繼也。
又《禮·樂記》省其文采,以繩德厚。《註》繩,猶度也。《史記·樂書註》王肅曰:繩,法也。
又《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繩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也。
又《左傳·莊十四年》蔡侯繩息嬀,以語楚子。《註》繩,譽也。《小爾雅》繩之,譽之也。
又《集韻》以證切,音孕。《周禮·秋官·薙氏》秋繩而芟之。《註》含實曰繩。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繩繩,無涯際貌。一曰運動不絕意。
又《集韻》石證切,音乗。也。
又《韻補》葉乗融切。《琳武庫賦》陵九城而上躋,起齊軌兮玉繩。車軒轔於雷室,騎浮厲乎雲宮。《廣韻》俗作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繩【卷十三】【糸部】
索也。從糸,蠅省聲。食陵切
說文解字注
(繩)索也。索下云。繩也。艸有莖葉、可作繩索也。故從?糸。繩可以縣、可以束、可以爲閑。故釋訓曰。兢兢、繩繩、戒也。周南傳曰。繩繩、戒愼也。從糸。蠅省聲。食陵切。蠅字入黽部者、謂其蟲大腹如黽類也。故蠅以黽會意。不以黽形聲。繩爲蠅省聲。故同在古音弟六部。黽則古音如芒。在弟十部。
- 繩的詞語 組詞
- 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