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
部首言部 總筆畫14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RRYF 五行金 統(tǒng)一碼8A93
筆順一丨一ノノ一丨丶一一一丨フ一
名稱橫、豎鉤、提、撇、撇、橫、豎、點(diǎn)、橫、橫、橫、豎、橫折、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誓
⒈ ?當(dāng)眾或共同表示決心,依照說的話實(shí)行:誓師。誓詞。誓愿。誓死。
⒉ ?表示決心的話:發(fā)誓。宣誓。立誓。
異體字
- ?
漢英互譯
oath、pledgeg、swear、vow
造字法
形聲:從言、折聲
English
swear, pledge; oath
※ 誓的意思、基本解釋,誓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誓【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7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huì)》時(shí)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tǒng)》從言從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jǐn)也。《註》所以約勤謹(jǐn)戒衆(zhòng)。《疏》謹(jǐn),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huì)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wèi)信也。
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jǐn)也。
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wèi)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fēng)》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fèi)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史記·秦始皇紀(jì)》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誓【卷三】【言部】
約束也。從言折聲。時(shí)制切
說文解字注
(誓)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從言。?聲。時(shí)制切。十五部。
- 誓的詞語 組詞
- 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