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d/file/zi/zidian6519.png)
脫
部首月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EUKQ 五行火 統(tǒng)一碼8131
筆順ノフ一一丶ノ丨フ一ノフ
名稱撇、橫折鉤、橫、橫、點、撇、豎、橫折、橫、撇、豎彎鉤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脫
⒈ ?離開,落掉:脫產(chǎn)。脫發(fā)(
)。脫節(jié)。脫離。脫落。脫貧(擺脫貧困)。脫稿(完成著作)。脫手。擺脫。掙脫。臨陣逃脫。⒉ ?遺漏:脫漏。脫誤。脫文(因抄刊古書而誤脫的字。亦稱“奪文”)。
⒊ ?取下,除去:脫下。脫帽。脫氧。脫脂。脫胎換骨。
⒋ ?倘若,或許:脫有不測。
⒌ ?輕慢:脫略(放任,不拘束)。脫易(輕率,不講究禮貌)。輕脫(輕率,不持重,放蕩)。
⒍ ?姓。
異體字
- 脫
漢英互譯
doff、escape from、miss out、pull off、take off
相關(guān)字詞
穿
造字法
形聲:從月、兌聲
English
take off
※ 脫的意思、基本解釋,脫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脫【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註》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wèi)不得脫長安。《註》脫,免也。
又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註》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dāng)脫素從儉。《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wèi)脫焉。《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復(fù)加一飯,則脫然愈。《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jīng)》升山,其草多寇脫。《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山海經(jīng)》東七十里,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史記·樊酈傳》戰(zhàn)龍脫。《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爲(wèi)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wèi)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xùn)》脫然而喜矣。《註》脫,舒也。
又《韻補(bǔ)》葉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蘇軾·范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脫【卷四】【肉部】
消肉臞也。從肉兌聲。徒活切
說文解字注
(脫)消肉臞也。消肉之臞、臞之甚者也。今俗語謂太甚者曰脫形。言其形象如解蛻也。此義少有用者。今俗用爲(wèi)分散、遺失之義分散之義當(dāng)用挩手部挩下曰。解挩也。遺失之義當(dāng)用奪奞部曰。奪、手持隹失之也。從肉。兌聲。徒活切。十五部。
- 脫的詞語 組詞
- 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