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謁【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於歇切,堰入聲。《說文》白也。《爾雅·釋詁》告也,請也。《左傳·隱十一年》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註》謁,告也。《禮·曲禮》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註》謁,請也。典謁者,主賔客告請之事。
又《增韻》訪也,請見也。《後漢·卓茂傳》茂詣河陽,謁見光武。
又《釋名》謁,詣也,詣告也。書其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wù)咭病!墩滞ā反堂病9胖T狀,今之拜帖。《史記·高祖紀(jì)》高祖乃紿爲(wèi)謁曰:賀錢萬。實(shí)不持一錢。《註》謁,謂以札書姓名,若今之通刺。
又謁舍,今之客舍也。《前漢·食貨志》里區(qū)謁舍。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謁者,掌賔讚受事。《應(yīng)劭註》謁,請也,白也,僕主也。《三輔黃圖》內(nèi)謁者,署在未央宮,屬少府。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謁者一星在左執(zhí)法東北,主賔客,辨疑惑。
又山名。《山海經(jīng)》謁戾之山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註》山今在上黨郡涅縣。
又姓。《後漢·方術(shù)傳》汝南太守謁煥。
又《集韻》《類篇》乙列切,音?。亦白也。李舟說。
又《正韻》於蓋切,音愛。與?同。隂晦也。引韓愈秋雨聯(lián)句:牖變景明謁。一本作藹,義同。
又《揚(yáng)雄·百官箴》殷以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zhí)謁。謁葉敗。
又《史記·孔子世家》去魯歌云: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按此歌六句三韻,謁本音愛,與敗葉。《字彙》謁攺音意,敗葉音佩,誤。《正字通》俗作謁,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謁【卷三】【言部】
白也。從言曷聲。於歇切
說文解字注
(謁)白也。廣韻曰。白、告也。按謁者、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從言。曷聲。於歇切。十五部。
- 謁的詞語
- 謁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