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d/file/zi/zidian3142.png)
以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以
⒈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
⒉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⒊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⒋ ?在,于(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⒌ ?目的在于: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⒍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⒎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⒏ ?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以。得以。
⒐ ?古同“已”,已經。
⒑ ?太,甚:不以急乎?
⒒ ?及,連及:富以其鄰。
異體字
- 已
- ?
- ?
漢英互譯
according to、as well as、because of、in order to、take、use、with
造字法
象形:像人用
※ 以的意思、基本解釋,以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以【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3畫
〔古文〕?《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十四】【巳部】
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羊止切 文二
說文解字注
(?)用也。用者、可施行也。凡?字皆此訓。從反巳。與巳篆形勢略相反也。巳主乎止。?主乎行。故形相反。二字古有通用者。羊止切。一部。又按今字皆作以。由隷變加人於右也。賈侍中說。己意巳實也。象形。己各本作巳。今正。己者、我也。意者、志也。己意巳實、謂人意巳堅實見諸施行也。凡人意不實則不見諸施行。吾意巳堅實則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是以春秋傳曰。能左右之曰以。謂或或又惟吾指撝也。賈與許無二義。云象形者、巳篆上實下虛。?篆上虛下實。由虛而實、指事亦象形也。一說象己字之上而實其下。
- 以的詞語 組詞
- 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