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d/file/zi/zidian2528.png)
有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有
⒈ ?存在:有關。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⒉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⒊ ?表示發生、出現:有病。情況有變化。
⒋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⒌ ?表示大、多:有學問。
⒍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
⒎ ?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
⒏ ?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其他字義
有
⒈ ?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異體字
- 洧
漢英互譯
have、hae、adsum、ens、hadorwould
相關字詞
無、沒
造字法
會意:從又(手)
English
have, own, possess; exist
※ 有的意思、基本解釋,有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有【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2畫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九經字樣》有,從月。從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又《韻補》葉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葉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有【卷七】【有部】
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又聲。凡有之屬皆從有。云九切
說文解字注
(有)不宜有也。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爲凡有之偁。凡春秋書有者、皆有字之本義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從月。日下之月、衍字也。此引經釋不宜有之恉。亦卽釋從月之意也。日不當見食也。而有食之者。孰食之。月食之也。月食之。故字從月。公羊傳注曰。不言月食之者。其形不可得而覩也。故疑言曰有食之。引孔子曰。多聞闕疑。愼言其餘。則寡尤。又聲。云九切。古音在一部。古多叚有爲又字。凡有之屬皆從有。
- 有的詞語 組詞
- 有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