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窆](/d/file/zi/zidian25025.png)
窆
部首穴部 總筆畫9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PWTP 五行水 統(tǒng)一碼7A86
筆順丶丶フノ丶ノ丶フ丶
名稱點(diǎn)、點(diǎn)、橫撇/橫鉤、撇、點(diǎn)、撇、點(diǎn)、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窆
⒈ ?下葬:“及窆,執(zhí)斧以蒞匠師。”
⒉ ?墓穴;墳塋。
⒊ ?古代用來牽引棺槨下墓穴的石頭。
⒋ ?古通“貶”,減損。
造字法
形聲:從穴、乏聲
English
to put a coffin in a grave
※ 窆的意思、基本解釋,窆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窆【午集下】【穴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5畫
《唐韻》方驗(yàn)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陂驗(yàn)切,音砭。《說文》葬下棺也。《周禮·地官》及窆執(zhí)斧,以涖匠師。
又《春官》共喪之窆器。《註》下棺豐之屬。
又《集韻》悲檢切,音貶。義同。
又逋鄧切。與同。《韻會(huì)》或作封。見禮記。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窆【卷七】【穴部】
葬下棺也。從穴乏聲。《周禮》曰:“及窆執(zhí)斧。”方驗(yàn)切
說文解字注
(窆)葬下棺也。土部曰。堋、葬下土也。春秋傳朝而堋。禮謂之封。周官謂之窆。按禮謂十七篇也。士喪禮下篇曰。及窆。主人哭踴無筭。注。窆、下棺也。今文窆?fàn)?wèi)封。然則許十七篇從今文。鄭從古文而曡今文也。凡戴記皆作封。戴記從今文也。周官謂之窆者、周禮鄉(xiāng)師云及窆執(zhí)斧以涖匠師。先鄭云。窆謂葬下棺。春秋傳所謂傰。禮記所謂封也。按堋窆封三字分蒸侵東三韻。而一聲之轉(zhuǎn)。從穴。乏聲。方騐切。古音在七部。周禮曰。及窆執(zhí)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