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
部首钅部 總筆畫13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QTGF 五行金 統(tǒng)一碼9524
筆順ノ一一一フ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名稱撇、橫、橫、橫、豎提、撇、橫、豎、橫、豎、豎、橫、橫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錘(錘)
⒈ ?配合秤桿稱(
)輕重的金屬塊:秤錘(秤砣)。⒉ ?敲打物件的器具:錘子。鐵錘。
⒊ ?用錘敲打:錘打。錘煉(a.磨煉;b.刻苦鉆研,反復琢磨使技藝等精煉、純熟)。千錘百煉。
⒋ ?古代的一種兵器,柄的上頭有一個金屬圓球:銅錘。
⒌ ?古代重量單位,一錘等于八銖(一說六銖)。
異體字
- 錘
- 鎚
漢英互譯
hammer
造字法
形聲:從钅、垂聲
English
balance weight on scale; hammer
※ 錘的意思、基本解釋,錘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錘【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正韻》直追切,音鬌。《說文》八銖也。《淮南子·詮言訓》雖割國之鍿錘以事人。《註》六兩曰鍿,倍鍿曰錘。◎按此與說文解異。
又《玉篇》稱錘也。《博雅》權(quán)謂之錘,其形垂也。《韻會》或作鎚。
又《博雅》重也。《揚子·方言》重也。東齊之閒曰錪,宋魯曰錘。《註》錘,直垂反。
又與垂同。《揚子·太經(jīng)》錘以玉鐶。
又人名。《前漢·郊祀志》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註》二人皆方士。錘,直垂反。
又縣名。《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錘侯呂通。《索隱註》縣名。屬東萊。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稱錘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註》以爲稱錘以起量。《釋文》錘,直僞反。劉讀直危反。
又《集韻》竹恚切,音諈。義同。一曰側(cè)意。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瑞切,音惴。鍛器。《莊子·大宗師》在爐錘之閒耳。《註》爐,烹物之具。錘,成物之具。
又《集韻》《正韻》主蘂切,音捶。
又《韻會》息委切,音髓。義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錘【卷十四】【金部】
八銖也。從金垂聲。直垂切
說文解字注
(錘)八銖也。爲黍八百。諸家說異見上。後人謂稱之權(quán)爲錘。漢志所謂以輕重爲宜。圜而環(huán)之。今之肉倍好者也。古字衹當作。謂有物之而使平。從金。聲。直切。古音在十七部。
- 錘的詞語 組詞
- 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