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d/file/zi/zidian22604.png)
戴
部首戈部 總筆畫17畫 結(jié)構(gòu)右上包圍
五筆FALW 五行火 統(tǒng)一碼6234
筆順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一丨丨一ノ丶フノ丶
名稱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豎、橫、撇、點、斜鉤、撇、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戴
⒈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⒉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⒊ ?姓。
異體字
- 載
- 侢
漢英互譯
pull on、top、wear
相關(guān)字詞
摘
造字法
形聲:內(nèi)形外聲
English
wear on top; support
※ 戴的意思、基本解釋,戴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戴【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4畫
〔古文〕《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
去聲。《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廣韻》荷戴也。《書·大禹謨》衆(zhòng)非元后何戴。《孟子》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爲(wèi)道負(fù)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爲(wèi)丹穴。《註》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註》戴國,今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釋文》戴音再。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戴【卷三】【異部】
分物得增益曰戴。從異聲。
,籀文戴。都代切文二重一
說文解字注
(戴)分物得增益曰戴。釋訓(xùn)曰。蓁蓁、孽孽、戴也。毛傳云。蓁蓁、至盛皃。孽孽、盛飾。是皆謂加多也。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如土山戴石曰崔嵬、石山戴土曰?是也。又與載通用。言其上曰戴。言其下曰載也。釋山或本。石載土謂之崔嵬。土載石爲(wèi)砠。謂石載於土、土載於石則與毛傳不異也。周頌載弁俅俅、月令載青旗皆同戴。從異。聲。都代切。一部。
()籒文戴。弋聲、?聲同在一部。葢非從戈也。
- 戴的詞語 組詞
- 戴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