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d/file/zi/zidian19782.png)
鼓
部首鼓部 總筆畫13畫 結(jié)構(gòu)左右
五筆FKUC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9F13
筆順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
名稱橫、豎、橫、豎、橫折、橫、點(diǎn)、撇、提、橫、豎、橫撇/橫鉤、捺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鼓
⒈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
)。鼓角( )。大鼓。⒉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擊或拍打使發(fā)出聲音:鼓吹。鼓噪。
⒋ ?發(fā)動(dòng),使振作起來:鼓勵(lì)。鼓動(dòng)。鼓舞。一鼓作氣。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脹。
⒍ ?古代夜間擊鼓以報(bào)時(shí),一鼓即一更。
異體字
- 皷
- 鼔
- 皼
漢英互譯
beat、drum、kettle、tambour
相關(guān)字詞
飽、癟、泄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drum; beat, top, strike
※ 鼓的意思、基本解釋,鼓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鼓【亥集下】【鼓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0畫
〔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huì)》果五切《正韻》公土切,
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wèi)椌,革爲(wèi)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wèi)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jié)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荊楚人呼牽牛爲(wèi)擔(dān)鼓。擔(dān)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禮·曲禮》獻(xiàn)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shù)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shù)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huì)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鼓【卷五】【鼓部】
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從壴,支象其手擊之也。《周禮》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臯鼓、晉鼓皆兩面。凡鼓之屬皆從鼓。,籒文鼓從古聲。工戶切〖注〗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
說文解字注
(鼓)郭也。城字俗作郭。凡外障內(nèi)曰郭。自內(nèi)盛滿出外亦曰郭。郭廓正俗字。
郭?韻。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曰
。風(fēng)俗通全用此說。從壴。
必有?也。從屮又。屮象
飾。又象其手擊之也。各本篆文作?。此十四字作從支、支象其手擊之也。今正。弓部弢下云。從弓、從屮又、屮垂飾。與
同意。則
之從屮憭然矣。弢
皆從屮以象飾。一象弓衣之飾。一象
?之飾也。皆從又。一象手執(zhí)之。一象手擊之也。夢英所書、郭氏佩觿皆作
。是也。凡作鼓、作皷、作鼔者皆誤也。從屮從又。非從
滑之
。後人譌刪。弓衣之飾如紛綬是也。
?之飾如崇牙樹羽是也。工戸切。五部。周禮六
。靁
八面。靈
六面。路
四面。鼖
、皐
、晉
皆?面。六
見周禮
人。六面、四面、?面、鄭與此同。凡
之屬皆從
。
()籒文
。從古。
- 鼓的詞語 組詞
- 鼓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