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d/file/zi/zidian12820.png)
枚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枚
⒈ ?樹干:伐其條枚。
⒉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⒊ ?馬鞭:以枚數(
)闔(用馬鞭指點著數門扇)。⒋ ?量詞,相當于“個”,多用于形體小的東西:一枚別針。不勝枚舉(一個一個地舉不完)。
⒌ ?姓。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從木、文聲
English
stalk of shrub, trunk of tree
※ 枚的意思、基本解釋,枚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枚【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音梅。《說文》幹也,可爲杖。從木從攴。《詩·大雅》施于條枚。《徐曰》自條而出也,枝曰條,幹曰枚。
又個也。《書·大禹謨》枚卜功臣。《註》一一卜之也。《前漢·食貨志》二枚爲一朋。《五行志》拔宮中樹,七圍以上十六枚。
又枚筮,不指其事,汎卜吉兇也。《左傳·昭十二年》南蒯枚筮之。
又馬箠曰枚。《左傳·襄十八年》以枚數闔。
又銜枚,枚狀如箸,口橫銜之,繣結於項也。《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
又鐘乳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帶謂之篆,篆閒謂之枚。
又枚枚,礱密也。《詩·魯頌》閟宮有侐,實實枚枚。
又屋內重檐曰雙枚。《何晏·景福殿賦》雙枚旣修。
又姓。《統譜》周枚被,漢枚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枚【卷六】【木部】
榦也,可爲杖。從木從攴。《詩》曰:“施于條枚。”莫桮切
說文解字注
(枚)也。毛傳曰。榦曰枚。引伸爲銜枚之枚。爲枚數之枚。豳風傳曰。枚、微也。魯頌傳曰。枚枚、礱密也。皆謂枚爲微之假借也。從木攴。會意。可爲杖也。說從攴之意也。攴、小毄也。因爲鞭撲字。杖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會意。莫桮切。十五部。詩曰。施于條枚。大雅文。
- 枚的詞語 組詞
- 枚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