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d/file/zi/zidian12381.png)
蔑
部首艸部 總筆畫14畫 結(jié)構(gòu)上中下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8511
筆順一丨丨丨フ丨丨一一ノ丶フノ丶
名稱橫、豎、豎、豎、橫折、豎、豎、橫、橫、撇、點、斜鉤、撇、點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蔑(衊)
⒈ ?目受傷而不明。
⒉ ?無,沒有:蔑以復(fù)加。
⒊ ?小:蔑視。輕蔑。
⒋ ?滅:“而蔑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⒌ ?涂染:誣蔑。污蔑。
異體字
- 衊
- 薎
漢英互譯
disdain、nothing、slight、smear
造字法
會意:從艸、從四、從戍
English
disdain, disregard; slight
※ 蔑的意思、基本解釋,蔑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蔑【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莫結(jié)切《正韻》彌列切,音篾。《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晉書·衞瓘傳》權(quán)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兇。
又《書·君奭》茲迪彝敎文王蔑德。《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疏》蔑,小也。《揚(yáng)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zhòng)星之蔑也。
又《小爾雅》無也,末也。《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註》蔑,棄也。
又地名。《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宋書·武帝紀(jì)》臨朐有巨蔑水。《水經(jīng)注》袁宏謂之巨昧水。《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從,不從伐。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蔑【卷四】【部】
勞目無精也。從,人勞則蔑然;從戍。莫結(jié)切文四
說文解字注
(蔑)勞目無精也。目勞則精光茫然。通作眜。如左傳公及邾儀父盟于蔑、晉先蔑、公穀皆作眜是也。引伸之義爲(wèi)細(xì)。如木細(xì)枝謂之蔑是也。又引伸之義爲(wèi)無。如亡之命矣夫、亦作蔑之命矣夫是也。左傳鬷蔑、字然明。此以相反爲(wèi)名字也。從。從戍。人勞則蔑然也。說從戍之意。戍人冣勞者。此十字依廣韻、韻會訂。莫結(jié)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