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d/file/zi/zidian10614.png)
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祇
⒈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其他字義
祇
⒈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⒉ ?安心?!对娊?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⒊ ?大?!兑捉?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異體字
- 示
- 秖
造字法
形聲:從礻、氏聲
English
the spirit of the earth; (used for U+53EA 只) only, merely, but
※ 祇的意思、基本解釋,祇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祇【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畫:9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同示,地神。《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对姟ば⊙拧芬颊咧畞?,俾我祇也?!对]》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兑住拓浴凡贿h復無祇悔?!俄n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適也,但也。《詩·小雅》祇攪我心?!俄崟穼O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茲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
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從禾從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玉篇》秖,竹尸切?!稄V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蹲髠鳌ふ咽辍肥且垣@沒於祇宮?!恶R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祇【卷一】【示部】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從示氏聲。巨支切
說文解字注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從示。氏聲。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無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韻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無祗悔、則誤。○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也。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形誤之字。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擬之。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鹞褰浳淖忠虏吭弧P}、止移切、適也。廣韻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衹旣平。左傳衹見疏也。詩衹攪我心。詩、論語亦衹以異。字皆從衣。正用張參字?。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其字從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也。不畫一。韻?則從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從衣。與唐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