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歸江州》鑒賞
原文
東歸復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離青雀舫,人家舊在白鷗洲。
風吹山帶遙知雨,露濕荷裳已報秋。
聞道泉明居止近,籃輿相訪為淹留。
賞析
詩人開篇點明題旨,送客東歸故里。“復”字,寫出了客人隱居鄉里學采真之游的喜悅心情。言“江水迎君”,更是以景襯情,以水助興。江水日夜東流不停,暗示客人歸心似箭,歸程片刻不能遲緩。其終得還家的欣悅之情,溢于言表。
頷聯中,詩人稱客人吃住在船上,亦即“不離青雀舫”正好照應次句之江水“日夜流”,可見其歸程迅疾,恨不得早日即到家鄉。船為“青雀舫”,家在“白鷗洲”,這是詩人稱贊客人旅舟華美,家鄉景色喜人。實際上亦是稱贊客人自己。
頸聯乃詩人想象客人回到家中后,貧玩山野的隱逸情景,風吹山帶,這是客人看到的如畫美景。遙知雨,乃是其心中感受。合在一起,顯見其已與自然融為一體。客身著荷裳,何其雅潔。荷裳為甘露沾濕,可見他對山野美景的喜愛。而寒涼的露水也在提醒他寒秋已至,對其關愛有加。自然與客人的界線已淡然消去,客人已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
尾聯效仿陶淵明,乘著“籃輿”,并去探訪陶的故居,樂而忘返。這既是呼應起句之“采真游”,又點明客人是辭官歸隱,回歸自然,身心自然愉悅。
綜觀全詩,前兩聯點明主旨,寫歸途中的情景,寫景敘事明白曉暢。后兩聯寫歸后隱居中的生活情景,照應起句的“復得采真游”。其中,“林風吹山帶遙知雨,君濕荷裳已報秋”兩句,文筆省凈,意境深幽,既有杜甫七律遺風,又有王維山水詩之韻味,頗見鍛錘之功。尾聯扣合淵明,用典貼切。全詩境界清新,淡然有味,回味悠長,不愧佳篇。
韓翃簡介
唐代·韓翃的簡介
![韓翃](/d/file/p/95a421916b0e5ce658d8eefae201a9ce.jpg)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