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飛》鑒賞
原文
雁帖寒云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
人杳杳,思依依,更無芳樹有烏啼。憑將掃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別離。
賞析
該詞轉進層深,深婉動人。“雁帖寒云次第飛,向南猶自怨歸遲”:深秋季節,北雁南飛,排成行列,總是怨恨歸去太遲。而大雁能夠自由南飛,出使邊塞的人卻不能回家。“誰能瘦馬關山道,又到西風撲鬢時”:馬是瘦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關山道,季節是蕭瑟的秋天。詞人這是在堆積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詞的上片,前二句云秋深而北雁南飛,猶怨歸遲,一層;雁可南歸而人卻難歸,一層;后二句再翻進,人已難歸,偏又逢瘦馬關山,西風撲鬢,又為一層。詞的下片明寫愁思,一層;而偏于杳杏依依之日聞烏鴉之啼聲,一層;最后抬頭同望一輪明月,又將思鄉情感推進一步,又一層。
該詞手法向稱巧妙,層層遞進翻轉,最后以月牽和,相思深處,婉轉動人。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