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口號碑四十四首 其二十九
野史口號碑四十四首 其二十九。清代。劉鶚。 解衣衣我食食我,況兼別眼意尤親。赤心效報翻成咎,自笑書生太認真。
[清代]:劉鶚
解衣衣我食食我,況兼別眼意尤親。赤心效報翻成咎,自笑書生太認真。
解衣衣我食食我,況兼別眼意尤親。赤心效報翻成咎,自笑書生太認真。
唐代·劉鶚的簡介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云摶、公約。后更名鶚,字鐵云(劉鐵云[1]),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洪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江蘇淮安區)。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南宗李光炘(龍川)之后,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后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
? 劉鶚的詩(249篇) 〕
元代:
貝瓊
我住云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游。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我住雲間今四秋,恰如杜甫在秦州。賦詩黃耳冢前去,打鼓白龍潭上遊。
暮景飛騰如過翼,此身浩蕩一虛舟。黃塵九陌繞車蓋,且伴老翁隨海鷗。
明代:
朱應登
名山隔歲與心期,古寺經過再賦詩。僮仆解裝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鳴澗壑秋生駛,樹隱房櫳日上遲。豈獨有緣參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名山隔歲與心期,古寺經過再賦詩。僮仆解裝先藉草,主僧留客旋烹葵。
泉鳴澗壑秋生駛,樹隱房櫳日上遲。豈獨有緣參法界,同行吏部共襟期。
明代:
袁凱
江南好,流水中有鯉魚與雁鳧。
汝出取魚與雁鳧,養我堂上姑。
江南好,流水中有鯉魚與雁鳧。
汝出取魚與雁鳧,養我堂上姑。
元代:
艾性夫
老秦舉□媚□金,枉死如公恨最深。
地下紅旗應北指,西湖埋骨不埋心。
老秦舉□媚□金,枉死如公恨最深。
地下紅旗應北指,西湖埋骨不埋心。
明代:
符錫
手植庭前樹,高枝信鵲巢。忘情自來去,何喜用嘐啁。
歲乙通神處,雄■致力交。丁寧汝僮仆,方哺勿輕捎。
手植庭前樹,高枝信鵲巢。忘情自來去,何喜用嘐啁。
歲乙通神處,雄■緻力交。丁甯汝僮仆,方哺勿輕捎。
明代:
于謙
重陽節后北風多,景物蕭條可奈何。葉帶寒聲風外落,雁隨霜信月中過。
愁來萬事紛如結,老去孤忠耿不磨。偷得浮生片時暇,憑闌搔首且吟哦。
重陽節後北風多,景物蕭條可奈何。葉帶寒聲風外落,雁隨霜信月中過。
愁來萬事紛如結,老去孤忠耿不磨。偷得浮生片時暇,憑闌搔首且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