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寓意譯文及注釋
譯文
酒醉后頭發散亂,依靠著欄桿發現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別人攙扶我,進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無際的枯草,我從水路取道蘇州,就隨著范蠡退隱江湖離開仕途么?
注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云鬟(huán):古代通稱婦女的頭發。此處特指蘇軾自己的頭發,這與古代成年男子束發的習俗有關。
傾倒:有散亂的意思。
碧玉壺:《后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傳下》載,汝南人費長房曾與仙翁一起進入壺中,見到殿堂宏麗,美酒佳肴充斥,一道喝足了酒才出來。
姑蘇:指蘇州。
鴟(chī)夷:春秋戰國時期,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之后,主動退隱江湖,改姓更名,到齊國時稱為鴟夷子皮.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
減字木蘭花·寓意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蘇軾赴杭州通判任途中經過蘇州,該詞是蘇軾在蘇州即景遣興之作。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歷代名家詞新釋輯評叢書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
減字木蘭花·寓意鑒賞
上片寫醉后所見的美景以及醉態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傾倒”,直接描寫酒醉后頭發散亂的狀態。次句“醉倚闌干風月好”緊承前句,當蘇軾醉后倚欄而望時,忽然發現了一個美的境界:“風月好”。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在醉酒后擁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與自然美景相遇,這種“酒中趣”就顯得不俗了。“憑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個“醉”字,仍寫醉意朦朧的狀態。就在這時,蘇軾突發奇想,“誤人仙家碧玉壺。”蘇軾從年輕時起就博覽群籍,不免于“雜學旁搜”,神仙方術之類書籍也莫不畢覽,由該詞所寫可見一斑。這里“仙家碧玉壺”的神話傳說,不僅緊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蘇軾童真與詼諧的個性。
下片寫赴杭州途中所見的景物,以及途經蘇州時的懷古之思。“連天衰草”句,顯示了江南仲冬時的季節特征,展現了蘇軾在曠野中行進時一片蒼涼、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蘇軾在宦游中某種疲乏、棲遑(huáng)的心態,為下文引發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預伏一筆。接著“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敘事,暗寫當前赴杭任之事。“湖”字“當指太湖”,并與蘇軾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歷相印證,以確定本篇的寫作時間,是頗為精當的。“一舸姑蘇,便逐鴟夷去得無”兩句,寫經過姑蘇時,引起對當年歸隱江湖的越國功臣范蠡的聯想,以及對蘇軾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盡管蘇軾的這種思考是偶發的,并不符合蘇軾的“奮厲有當世志”(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的人生理想。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d/file/p/15791ffa9f2e4fdffa6a818acd42d395.jpg)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