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生還寧海(并序)
送方生還寧海(并序)。明代。宋濂。 洪武丙辰,予官禁林,寧海方生以文為贄,一覽輒奇之,館置左右,與其談經(jīng),歷三時乃去。明年丁巳,予蒙恩謝事,還浦陽,生復(fù)執(zhí)經(jīng)來侍,凡理學(xué)淵源之統(tǒng),人文絕續(xù)之寄,盛衰幾微之載,名物度數(shù)之變,無不肆言之。離析于一絲,而會歸于大通。生精敏絕倫,每粗發(fā)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極,本末兼舉,細(xì)大弗遺。見于論著,文義森蔚,千變?nèi)f態(tài),不主故常,而辭意濯然常新。細(xì)占其進(jìn)修之功,日有異而月不同,僅越四春秋而已英發(fā)光著如斯,使后四春秋,則其所至又不知為何如。以近代言之,歐陽少師、蘇長公輩姑置未論,自余諸子與之角逐于文藝之場,不識孰為后而孰為先也。予今為此說,人必疑予之過情,后二十余年,當(dāng)信其為知言,而稱許生者非過也。庚申之秋,生以不見大母久,將歸省焉,予深惜其去,為賦是詩。昔在詞垣時,英材常駿奔。水碧與金膏,價重駭見聞。終然無根蒂,斂散空中云。方生海上來,玉栗而春溫。袖攜絺繡書,面帶黼黻紋。揖遜入禮域,陳義陵秋旻。同餐太倉米,共勘典與墳。潛將索幽邃,穹欲攀嶙峋。蹈雪忽言別,涉險濤江津。梅花似相憐,沿途慰孤顰。湛恩來九天,憫吾發(fā)如銀。特敕還故山,許與煙霞親。生聞抱經(jīng)來,處此寂寞濱。莽蒼叩大始,溟涬窮無垠。宇宙所管攝,載籍所敷陳。巨細(xì)鉤鉗之,若大樂建均。律呂按高下,宮商肅君臣。鬯和免惉{滯心},疊奏歸繹純。桑濮俟揮斥,淫哇竟何存。黃鐘壓瓦缶,庭燎滅荒磷。似茲稽古力,可敵龕定勛。濡毫寫雄顥,勢欲移峨岷。漏泄混沌竅,出入造化神。變幻波起伏,清溫玉璘珣。盡抽神奇秘,不墮臭腐塵。所以日出之,逾見光景新。山鬼當(dāng)灑泣,湘靈且逡巡。振古著作家,后先胡繽紛。豈知萬牛毛,難媲一角麟。古今二千載,有如星在辰。豈意荒礫中,獲此席上珍。予生發(fā)未燥,立言鄙河汾。結(jié)交一世士,暮齒越七旬。妍蚩與楛良,入目無留痕。自非柴易,顛倒甲與矜。寧因一學(xué)徒,諛辭浪云云。大言心不怍,只為所見真。生今有行期,序飲松竹根。笑摘黃金花,起泛青瑤尊。酒酣雙耳熱,劇論如抽緡。豈無贈別言,有意須當(dāng)遵。真儒在用世,寧能滯彌文。文繁必喪質(zhì),適中乃彬彬。有虞號多士,九官展經(jīng)綸。惟時亮天工,外夷悉來賓。不聞有著書,鼓蕩摩乾坤。生乃周容刀,生乃魯玙璠。道貴器乃貴,何須事空言。孳孳務(wù)踐行,勿負(fù)七尺身。敬義以為衣,忠信以為冠。慈仁以為佩,廉知以為鞶。特立睨千古,萬象昭無昏。此意竟誰知,為爾言諄諄。無徒謂強(qiáng)聒,一一宜書紳。
洪武丙辰,予官禁林,寧海方生以文為贄,一覽輒奇之,
館置左右,與其談經(jīng),歷三時乃去。
明年丁巳,予蒙恩謝事,還浦陽,生復(fù)執(zhí)經(jīng)來侍,凡理學(xué)
淵源之統(tǒng),人文絕續(xù)之寄,盛衰幾微之載,名物度數(shù)之變
,無不肆言之。
離析于一絲,而會歸于大通。
生精敏絕倫,每粗發(fā)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極,本末兼舉
,細(xì)大弗遺。
見于論著,文義森蔚,千變?nèi)f態(tài),不主故常,而辭意濯然
常新。
細(xì)占其進(jìn)修之功,日有異而月不同,僅越四春秋而已英發(fā)
光著如斯,使后四春秋,則其所至又不知為何如。
以近代言之,歐陽少師、蘇長公輩姑置未論,自余諸子與
之角逐于文藝之場,不識孰為后而孰為先也。
予今為此說,人必疑予之過情,后二十余年,當(dāng)信其為知
言,而稱許生者非過也。
庚申之秋,生以不見大母久,將歸省焉,予深惜其去,為
賦是詩。
昔在詞垣時,英材常駿奔。
水碧與金膏,價重駭見聞。
終然無根蒂,斂散空中云。
方生海上來,玉栗而春溫。
袖攜絺繡書,面帶黼黻紋。
揖遜入禮域,陳義陵秋旻。
同餐太倉米,共勘典與墳。
潛將索幽邃,穹欲攀嶙峋。
蹈雪忽言別,涉險濤江津。
梅花似相憐,沿途慰孤顰。
湛恩來九天,憫吾發(fā)如銀。
特敕還故山,許與煙霞親。
生聞抱經(jīng)來,處此寂寞濱。
莽蒼叩大始,溟涬窮無垠。
宇宙所管攝,載籍所敷陳。
巨細(xì)鉤鉗之,若大樂建均。
律呂按高下,宮商肅君臣。
鬯和免惉{滯心},疊奏歸繹純。
桑濮俟揮斥,淫哇竟何存。
黃鐘壓瓦缶,庭燎滅荒磷。
似茲稽古力,可敵龕定勛。
濡毫寫雄顥,勢欲移峨岷。
漏泄混沌竅,出入造化神。
變幻波起伏,清溫玉璘珣。
盡抽神奇秘,不墮臭腐塵。
所以日出之,逾見光景新。
山鬼當(dāng)灑泣,湘靈且逡巡。
振古著作家,后先胡繽紛。
豈知萬牛毛,難媲一角麟。
古今二千載,有如星在辰。
豈意荒礫中,獲此席上珍。
予生發(fā)未燥,立言鄙河汾。
結(jié)交一世士,暮齒越七旬。
妍蚩與楛良,入目無留痕。
自非柴易,顛倒甲與矜。
寧因一學(xué)徒,諛辭浪云云。
大言心不怍,只為所見真。
生今有行期,序飲松竹根。
笑摘黃金花,起泛青瑤尊。
酒酣雙耳熱,劇論如抽緡。
豈無贈別言,有意須當(dāng)遵。
真儒在用世,寧能滯彌文。
文繁必喪質(zhì),適中乃彬彬。
有虞號多士,九官展經(jīng)綸。
惟時亮天工,外夷悉來賓。
不聞有著書,鼓蕩摩乾坤。
生乃周容刀,生乃魯玙璠。
道貴器乃貴,何須事空言。
孳孳務(wù)踐行,勿負(fù)七尺身。
敬義以為衣,忠信以為冠。
慈仁以為佩,廉知以為鞶。
特立睨千古,萬象昭無昏。
此意竟誰知,為爾言諄諄。
無徒謂強(qiáng)聒,一一宜書紳。
宋濂簡介
唐代·宋濂的簡介
![宋濂](/d/file/p/a66427c5e459922508bad767373edf5f.jpg)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yù)為“開國文臣之首”,學(xué)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 ? 宋濂的詩(184篇) 〕猜你喜歡
初至京與元美明卿子與分韻 其二
北風(fēng)吹折九河冰,五馬如龍度李膺。把袂中原來氣色,開樽碣石倚憑陵。
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慚漢股肱。詞賦祗今吾黨在,將因顧眄一先登。
吊古
萬事悠悠總逝波,人非物是舊山河。鳳樓寥寂金蓮步,燕館荒涼玉樹歌。
別浦春風(fēng)開芍藥,小亭秋色上藤蘿。客懷正苦風(fēng)濤惡,況復(fù)登臨思轉(zhuǎn)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