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斗而鑄錐 | 臨到打仗才去鑄造兵器。比喻行動(dòng)不及時(shí)。 |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呼?” |
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清·張南莊《何典》第九回:“原來劉打鬼收成結(jié)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賣來喂了指頭,弄得上無片瓦遮身,下無立錐之地,只得仍縮在娘身邊。” |
無置錐之地 | 錐:錐子。沒有插錐尖的一點(diǎn)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 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儒效》:“雖窮困凍餒,必不以邪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 |
囊里盛錐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J顾煸绲锰幠抑校朔f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后以“囊里盛錐”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jī)會(huì)表現(xiàn)自己。 |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J顾煸绲锰幠抑校朔f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
貧無立錐之地 | 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四:“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則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仟佰,貧者亡(無)立錐之地。” |
亡立錐之地 | 亡:無;立錐:插錐子。沒有插錐尖的一點(diǎn)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 |
無置錐地 | 見“無立錐之地”。 | 唐·韋應(yīng)物《答故人見諭》詩:“況本濩落人,歸無置錐地。” |
剝膚錐髓 | 剝:剝?nèi)ィ荒w:皮膚;錐:敲打。剝?nèi)似つw,敲人骨髓。比喻極其殘酷地壓榨和剝削。 | 宋·司馬光《遺留物第二札子》:“我輩剝膚錐髓,以供賦斂,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
貧無立錐 | 窮得連插錐子的地方都沒有。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富者田連阡伯,貧者亡立錐之地。” |
立錐之地 | 立錐:插錐子。指插錐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極小的地方。也作“置錐之地。”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后,使無立錐之地。” |
貧無置錐 | 猶言貧無立錐。語本《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語出《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置錐之地 | 置:放。錐:錐子。插錐子的地方。形容極小的地方。亦作“立錐之地”。 | 《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如錐畫沙 | 象用錐子在沙上畫出來似的。形容書法筆力勻整而不露鋒芒。 | 宋·姜夔《續(xù)書譜·用筆》:“用筆……如錐畫沙……欲其勻面藏鋒。” |
囊錐露穎 | 比喻顯露才華。 | 《舊唐書·高駢傳》:“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于試效。”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
錐刀之利 |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同“錐刀之末”。 | 《后漢書 輿服志上》:“爭錐刀之利,殺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滅。” |
上無片瓦,下無卓錐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宋·釋普濟(jì)《五燈會(huì)元·云居膺禪師法嗣》:“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shí)如何?’師曰:‘莫飄露么。’” |
無立錐之地 | 沒有立錐子的地方。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后常形容貧窮。 | 《莊子 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呂氏春秋 為欲》:“無立錐之地,至貧也。” |
上無片瓦,下無立錐 | 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了極點(diǎn)。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豐化和尚》:“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學(xué)人向什么處立?” |
以錐飡壸 | 用錐子到壺里取東西吃。比喻達(dá)不到目的。 | |
以錐餐壺 | 用錐子到壺里取東西吃。比喻達(dá)不到目的。 | 《荀子 勸學(xué)》:“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引錐刺股 | 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shí)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xué)習(xí)勤奮刻苦。 | 《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立錐之土 | 立錐:插錐子。插錐尖的一點(diǎn)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極小地方。 | 曹冏《六代論》:“子弟無尺寸之封,功臣無立錐之土。” |
身無立錐 | 沒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極小的地方。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今日身無立錐,誠恐有誤諸君。” |
錐處囊中 |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huì)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不會(huì)長久被埋沒,終能顯露頭角。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
錐出囊中 | 囊:口袋。錐子放在口袋里,錐尖就會(huì)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終能顯露頭角。 | 明·徐禎卿《談藝錄》:“氣本尚壯,亦忌銳逸。思王《野田黃雀行》:‘譬如錐出囊中,大索露矣。’” |
以錐刺地 | 用錐子刺地來測量地的深淺。比喻見識(shí)淺陋,所知甚少。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錐刀之用 | 指微小的功用。 |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 |
錐刀之末 |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極小的事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六年》:“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
脫穎囊錐 | 喻才能出眾者。 | 明·沈鯨《雙珠記·元宵燈宴》:“非畫餅,似脫穎囊錐,頭角崢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