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
神鬼莫測 | 測:推測。事情極詭秘,神鬼也難測度。形容誰也推測不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
莫測高深 | 莫:不能。無法測量出多高多深。形容人或事難以揣測其高深奧妙。也可以諷刺故弄玄虛以迷惑別人者。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延年傳》:“吏民莫能測其意深淺。” |
寸指測淵 | 以一寸之指而測深淵。比喻淺學不能探明深理。 | 《孔叢子·答問》:“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蒙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深不可測 | ①深得無法測量。形容很深。②比喻道理、含義異常深奧。③比喻人心機極深;難以猜測。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主術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大不可極,深不可測。” |
鬼神不測 | 測:猜想,估計。鬼神也預料不到。形容極其神奇奧妙。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9回:“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 |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 不測: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是無法預料的。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那廝恰才無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張千,你再去看來。” |
天年不測 | 謂意外的死亡。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后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
以指測河 |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人心叵測 |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測。形容人心險惡。 | 《新唐書 尹愔傳》:“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 |
居心叵測 | 叵:不可;測:推測;料想;居心:存心;指懷著某種念頭。存心險惡;估摸不透。 | 清 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
神鬼不測 | 神靈鬼怪都不能揣度。極言事情的隱秘奇異。亦作“神鬼難測”。 | 元 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賢士展神鬼不測之機,興一旅之師,輔佐公子,以成大事。”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之機,有捉鼠拿貓之法。” |
詭秘莫測 | 詭秘:隱秘難測;莫測:無法揣測。(行動、態度)。隱秘不可捉摸。 | 宋 劉克莊《后村集 卷十一 和實之續邸報之一》詩:“鬼谷從橫舌,終南詭秘蹤。” |
神妙莫測 | 莫測:不能揣測、估量。形容奇妙到極點。 | 劉白羽《長江三日》:“峽中,強烈的陽光與乳白色云霧交織一處,數步之隔,這邊是陽光,那邊是云霧,真是神妙莫測。” |
人心莫測 | 猶人心難測。指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 清 黃宗羲《張蒼水墓志銘》:“止憑此一線未死之人心,以為鼓蕩,然而形勢昭然者也,人心莫測者也。” |
管窺蠡測 | 蠡:貝殼做的瓢。從竹管里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狹窄、片面;見識膚淺。 |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
不測之禍 | 測:估計。估計不到的災禍,多指死亡。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秦始皇九年》:“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不測之禍哉!” |
不測之罪 | 指大罪,死罪。 | 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
天有不測風云 | 比喻災禍是無法預料的。 |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
變生不測 | 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不測:意外。變故發生于突然之間。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44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 |
神鬼難測 | 測:推測。事情極詭秘,神鬼也難測度。形容誰也推測不出。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七回:“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
玄妙莫測 | 測:猜度。神奇奧妙,無法猜度。亦作“玄妙無窮”。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一卷:“有一將,名繼業,人號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韜三略,無不精通,行兵列陣,玄妙莫測,乃智勇兼全之士。” |
鬼神莫測 | 鬼神也揣測不到。形容非常神奇奧妙,誰也摸不清底細。 | 無 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真個軍師妙算,鬼神莫測。” |
心懷叵測 | 心里藏著難以測度的惡意。形容用心險惡。心懷: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揣測;猜測。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7回:“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
風云不測 | 比喻變幻莫測的局勢。 |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誰知好事多磨,風云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旨發下西臺御史,免不得收下監中。” |
變幻莫測 | 變幻:不規則地改變。莫測:無法推測。變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4回:“王天君曰:吾‘紅水陣’內奪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變幻莫測。” |
高深莫測 | 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無法推測。形容摸不準;度量不得。莫:不。測:估測。 | 宋 高似孫《緯略 沃焦山》引《物類相感志》:“沃焦山,東海之外荒,海中有山,焦炎而峙,高深莫測。” |
變幻不測 | 指變化無常,無法預測。 | 《二刻折案驚奇》卷三九:“因是終日會睡,變幻不測如龍,所以人叫他懶龍。” |
人心難測 | 謂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 《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
以蠡測海 | 以:用;蠡:貝殼;利用貝殼當瓢;測:量。用貝殼來量海水。比喻觀察或了解得很狹窄、片面;也比喻知識淺薄。 | 漢 東方朔《答客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
禍生不測 | 測:估計,猜度。災禍的產生不可揣測。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6回:“倘若遲延,禍生不測,悔之晚矣。” |
不測之憂 | 測:預測;憂:憂患。指意外的禍患。 | 宋 蘇軾《田表圣奏議敘》:“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夕者,何哉?” |
不測之淵 | 測:測量,估計;淵:深潭。不可測量的深淵。比喻危險的境地。 | 漢·賈誼《過秦論》:“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
變化莫測 | 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 明 焦竑《玉堂叢語 文學》:“其為文數百千言,援筆立就,雄渾高古,變化莫測。” |
神機莫測 | 機:心思;測:猜度。神妙的計謀使人難以預料。 | 金·丘處機《漢宮春·苦志》詞:“出入銳光八表,算神機莫測,天網難籠。” |
居心莫測 | 居心:存心;莫:不;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 鄭振鐸《桂公塘》:“幾個色目人乘機進讒,說是中國人居心莫測,該好好地防備著。” |
持蠡測海 |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來測量海水的深淺多少。比喻用淺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 《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謬持蠡測海,沉挹酒如澠。” |
險遭不測 | 形容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出了性命。 | |
變化不測 | 測:測量,估計。變化無常,無法預料。 | 唐 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當是時,見王于北亭,猶高山深林巨谷,龍虎變化不測。” |
風雨不測 | 風和云都不可預測。比喻事物或局勢像風云變幻那樣不可預測。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誰知好事多磨,風云不測,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貴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圣旨下西臺御史勘問,免不得收下監中。” |
深奧莫測 | 高深不易了解。 | |
禍出不測 | 測:估計,猜度。災禍的產生不可揣測。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厲,眾恐禍出不測。” |
神秘莫測 | 不可理解與預測的。 | 李云德《沸騰的群山》:“蘇福順和古尚清領唐黎峴走到井口,往里邊望望,黑洞洞陰森森的,神秘莫測。” |
令人莫測 | 形容情況復雜,使人無法推測。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2回:“真是行蹤詭秘,令人莫測了。” |
蠡測管窺 | 蠡:瓢;管:竹管;窺:人小孔縫隙里觀看。用瓢來量大海,從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見識片面狹窄,看不到事物的整體。 | 《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
管蠡窺測 | 窺:從小孔中看物。從竹管里看天,用瓢測量海水。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窄、片面,見識短淺。 | 明·胡應麟《詩藪·唐下》:“唐以來選詩不下數十家,皆管蠡窺測,刊落靡蕪,獨存大雅者一人,高廷禮氏。” |
以防不測 | 防:防備;測:推測、預測、料想。用來防備不曾預料到的事。 | 張中明《人生劫》:“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搶險的一切準備,以防不測,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