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聲東擊西 |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術;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實際進攻西邊。聲:聲張;擊:打擊。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td> |
說東道西 | 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
學貫中西 | 形容中文、外語都十分好。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6回:“博了個熟識時務,學貫中西的名氣。”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宋 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td> |
南征北戰,東蕩西殺 | 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 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
西學東漸 | 漸:流入。西方的各種學說向東方流傳。 | 《尚書·禹貢》:“東漸于海。” |
拆東墻補西墻 | 拆倒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 《中國民歌資料 納布鞋》:“拆東墻,補西墻,先要顧前方。” |
東扯西拉 |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 《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td> |
東扯西拽 | 謂事情互相糾纏。猶言拆東補西。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
朝西暮東 | 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東。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 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 |
夕陽西下 |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td> |
西山日薄 | ?。罕平L柨煲渖?。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 宋·洪咨夔《風流子》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td> |
東談西說 | 指議論的面很寬。 | 魯迅《書信集 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
日薄西山 | ?。浩冉?;西山:泛指西邊的高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臨汨羅而自損兮,恐日薄于西山?!?/td> |
西除東蕩 | 蕩:蕩平。到處征剿敵人。 |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td> |
東拉西扯 | 拉、扯:閑談。沒有明確話題地聊天;也指說話寫文章條理紊亂;不緊扣中心議題。 | 清 曹雪芹《紅樓夢》:“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td> |
東倒西歪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穩;或位置不正;傾斜欲倒的樣子。也形容雜亂無章。 | 元 蕭德祥《楊氏女殺狗勸夫》:“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東倒西歪。” |
中西合璧 | 璧:古代玉器。指兼有中國和外國優點的事物。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這邊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薩坐在右首,他同來這劉先生坐在左首?!?/td> |
指東畫西 | 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比喻說話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閑禪師》:“到處插語,指東劃西,舉古舉今。” |
東張西望 |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此時經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td> |
移東換西 | 一會移到東面,一會移到西面。指生活環境經常變動。 | 宋·朱熹《答呂子約書》:“遂欲別作調度,則恐一生只得如此移東換西,終是不成家計也。” |
移東補西 | 用之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 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余。” |
東翻西倒 | 翻:翻轉,倒下;倒:顛倒,翻轉。形容四處翻撿找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廚房,搜尋食物,那知這廟中,竟無隔宿之糧,東翻西倒,只有一個腌菜壇?!?/td> |
東歪西倒 | 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9回:“日暮挑燈閑徙倚,郎不歸來留戀誰家里?及至歸來沉醉矣,東歪西倒扶難起?!?/td> |
東挪西借 | 指到處挪借款項。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6回:“來京引見的人,有幾個腰里常常帶著幾十萬銀子?不過也是東挪西借,得了缺再去還人家?!?/td> |
西裝革履 | 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
東來西去 | 謂行人來來往往。 | 唐·李商隱《關門柳》詩:“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 |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
東砍西斫 | 謂四面激戰。 | |
西歪東倒 | 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傾斜不穩。也形容物體傾斜不牢固。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劉郎中<粉蝶兒一套>》:“柱肚撐腸酒力催,西歪東倒腳高低?!?/td> |
東拼西湊 | 東一點;西一點零零碎碎地拼湊起來。也形容經濟小為應急需到處挪借。 | 清 曹雪芹《紅樓夢》:“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td> |
一命歸西 | 見“一命歸陰”。 |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
西窗剪燭 | 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 唐 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
東支西吾 | 謂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
道東說西 | 見“道西說東”。 | 《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著后,道東說西暢憋氣?!?/td> |
東挦西扯 | 指到處張羅。 |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挦西扯,憂苦莫當?!?/td> |
東碰西撞 |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 巴金《火》:“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比喻由于有感情,覺得對方無一處不美。 | 清·翟灝《能人編·婦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語也?!?/td> |
東尋西覓 | 指到處張羅。 | 《平妖傳》第十回:“比及讓了他罷了,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td> |
東飄西徙 | 謂到處漂流,遷徙無定。 | 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里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
東掩西遮 | 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td> |
指東劃西 | 亦作“指東畫西”。①謂說話東拉西扯。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比畫動作。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 |
東穿西撞 | 同“東奔西撞”。 | 《隋唐演義》第二六回:“次日進城中訪察……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東穿西撞,但聞街談巷語,東一堆西一簇,說某家送了幾千兩,某家送了幾百兩?!?/td> |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 |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td> |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 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 《呂氏春秋 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td> |
東沖西突 | 謂四處沖鋒突擊。 |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云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td> |
東躲西跑 |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里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td> |
東征西討 | 指四處出戰征伐。 | 唐 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 |
西臺痛哭 |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并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后用以稱亡國之痛。 | 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發,眢井沉書鄭億翁?!?/td> |
指東話西 | 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三荷包再問問他,他便指東話西,一味支吾。又說:“臨時我自來照料。”又說:“連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無可奈何,只得辭了出來,又與丁師爺商量?!?/td> |
西鄰責言 | 西鄰:西部的鄰國;責言:問罪的話。原指秦國(在西)向晉國(在東)問罪。后泛指別人的責備。 | 《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td> |
東躲西逃 |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2回:“這公子左沖右突,那番兵東躲西逃,直殺透番營?!?/td> |
拉東補西 | 多指欠債,借東家還西家,左支右絀。 | |
東藏西躲 | 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 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
東沖西決 | 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 |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沖西決,率無寧歲?!?/td> |
東一下西一下 | 指做事無計劃。比喻行動漂忽無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使木板子東一下,西一下,攛這一二百下子。” |
西風殘照 | 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td> | 唐·李白《憶秦娥》詞:“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td> |
東跑西顛 | 比喻到處奔走。 |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劈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td> |
東蕩西馳 | 猶言東征西討。 | 《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里間道入關,進位稱王?!?/td> |
東鱗西爪 | 原指畫在云中的龍這里露一片鱗;那里露一只爪;不見全貌?,F比喻零碎散亂、不全面。 | 清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二節:“以上所引,雖東鱗西爪,語焉不詳?!?/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