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防患于未然 | 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于尚未發生之前。 | 《周易 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
以防萬一 | 用以防備難以預料的事情。萬一:可能性極小的意外變化。 | 馮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萬一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
暗箭難防 | 暗箭: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防:防備。從隱蔽的地方放出來的箭很難防備。 | 《古今雜劇 劉千病打獨角牛》第二折:“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我暗算他,搬將過來,則一拳打倒那廝,救你父親。” |
防不勝防 | 防:防備;勝:盡;完全。形容防備不過來。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 |
防不及防 | 防:防備。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
防微杜漸 |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錯誤、壞事、不良風氣等剛剛露苗頭時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
遏漸防萌 | 猶言杜漸防萌。 | 《隸釋·漢冀州從事張表碑》:“貢真絀偽,遏漸防萌。” |
養小防老,積谷防饑 | 積:聚,儲蓄。生養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儲存谷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 |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勞。’養小防老,積谷防饑。” |
防微慮遠 | 慮:考慮,思慮。指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的時候,就加以防止,并考慮長遠的計策。 | 唐·鄭亞《唐丞相太尉衛國公李德裕會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啟宸衷,大破群議,運籌制勝,舉無遺策,防微慮遠。” |
防患未然 | 防:防備;患:災禍;然:這樣;如此;未然:沒有成為事實;沒有這樣。在事故或災難發生之前就采取預防措施。 | 《明史 于謙傳》:“乞敕內外守備各巡撫加意整飭,防患未然。” |
家賊難防 | 家賊:家庭內部的小偷。家庭內部的小偷難以防備。形容內部的奸賊、隱患等難以察覺。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同安志祥師法嗣》:“問:‘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 |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過;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 《晉書·孔嚴傳》:“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積谷防饑 | 儲存糧食,防備饑荒。 | 《敦煌變文集 父母恩重經講經文》:“人家積谷本防饑,養子還徒被老時。” |
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諫父》:“爹爹,正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饑。” |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桑土之防 | 喻防患于未然。 | 明·張居正《答王鑒川計貢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備之慮,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
防心攝行 | 謂防止雜念和注意言行。 | |
猝不及防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備。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既不炳燭,又不揚聲,猝不及防,突然相遇,是先生犯鬼,非鬼犯先生。” |
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當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我幾番見那婆娘常常的只顧對我說些風話,我只以親嫂嫂一般相待。” |
思患預防 | 想到會發生禍患,事先采取預防措施。 | 《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防意如城 | 意:心思,指私欲。指嚴格遏止私心雜念,象守城防敵一樣。 | 宋 周密《癸辛雜識別集下 守口如瓶》:“富鄭公有‘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之語。” |
養子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元·無名氏《認金梳》:“兒也,可不道養子防老,積谷防饑,抬舉的你成人長大,劃的說這等言語那!” |
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于防備。同“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明·周楫《西湖二集·覺阇黎一念錯投胎》:“‘定要廢了他,教他這太子做不成……’這是:明槍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防:阻止;甚:超過。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養兒待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2卷:“自古道,‘養兒待老,積谷防饑。’你我年過四旬,尚無子嗣。光陰似箭,眨眼頭白。百年之事,靠著何人?” |
杜漸防萌 |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
明槍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于防備。同“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 明·葉憲祖《鸞鎞記·挫權》:“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場是非,叫他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 |
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 | 宋·左圭《百川學海》:“臨刑無懼色,曰:‘養兒防老,積谷防饑。’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指公開攻擊容易對付,暗地陷害劫難于防備。亦作“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元·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避瓜防李 | 表示避免嫌疑。 | 見“避李嫌瓜”。 |
防禍于未然 | 防止禍患于萌發之前。 | 《漢書 外戚傳下 孝成趙皇后》:“事不當時固爭,防禍于未然。” |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比喻公開的攻擊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擊難以防備。 | 元 無名氏《獨角牛》:“孩兒也,一了說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
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吃飯時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時要防止摔跤。形容處事小心謹慎。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杜微慎防 | 杜:杜絕,斷絕;慎:謹慎。杜絕細微,謹慎防備萌芽。即消滅禍患難與共于萌芽狀態之中。 | 《明史·胡松傳》:“松言邊兵外也而內之,武庫仗內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執弗許。 |
攻疾防患 | 匡正過失,防止禍患。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
杜隙防微 | 杜隙:杜絕疏失。杜絕疏失,防患于未然。 | 明·陳子龍《整飭京營疏》:“擇才望大臣素為都人信服者以統之,彈壓維制,杜隙防微,亦不為無助也。” |
怯防勇戰 | 小心設防,勇敢出戰。 | 《梁書 馮道根傳》:“眾頗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戰,此之謂也。’” |
防微杜釁 | 猶言防微杜漸。 | 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十九:“往奉臺翰,憐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釁,慎自持愛。” |
慎防杜漸 | 慎:謹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錯誤或壞事剛萌芽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 《明史·王邦瑞傳》:“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
驟不及防 | 謂事情來得突然,使人不及防備。 |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六章:“我海軍亦于天明發炮,向丹水池一帶清軍射擊,毀美孚洋油棧及火車五輛。清軍驟不及防,退之二道橋。” |
防萌杜漸 |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災害尚未發生時就預防。 | 《后漢書 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
杜漸防微 | 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微:微小。錯誤或壞事剛冒頭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 | 晉 葛洪《抱樸子 明本》:“昔之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 |
養兒防老 | 父母養育兒子;防備年老時無人照顧。 | 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防芽遏萌 | 錯誤或惡事在未顯露時,即加以阻止、防范。 | 《三國志 卷五十九 吳書 吳主五子傳 孫奮傳》:“大行皇帝覽古戒今,防芽遏萌,慮于千載。” |
以防不測 | 防:防備;測:推測、預測、料想。用來防備不曾預料到的事。 | 張中明《人生劫》:“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搶險的一切準備,以防不測,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僥幸心理。” |
以防未然 | 未然:沒有成為事實。采用某種措施來防止某種事情的發生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欲規進取,宜并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
防患未萌 | 防止禍患于未發生之前。 | 清·黃彭年《代劉蓉函件》之一:“大局所關,防患未萌,當局必有遠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