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 諸葛亮:三國時(shí)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 毛澤東《組織起來》:“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這就是說,群眾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jīng)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 |
事后諸葛亮 | 比喻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諸葛亮,決定拉武裝時(shí)我就說過,我們不拉出去,郭忠還可以存在,因?yàn)橐黄鹦u的注意?!?/td> |
死諸葛走生仲達(dá) |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dá):司馬懿。指用死人嚇唬活人。 | 《晉書·宣帝紀(jì)》:“時(shí)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dá)?!勐劧υ唬骸岜懔仙?,不便料死故也。” |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dá) |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dá):司馬懿。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dá)’,千古奇事真堪詫?!?/td> |
冬裘夏葛 |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 《公羊傳·桓公七年》:“士不及茲四者,則冬不裘,夏不葛?!?/td> |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dá) | 指人雖死,余威猶在。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dá)”。 | 《晉書·宣帝紀(jì)》:“時(shí)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dá)。’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td> |
葛屨履霜 |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過分節(jié)儉吝嗇。 | 《詩經(jīng) 魏風(fēng) 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幼學(xué)瓊林 卷二 衣服類》:“葛屨履霜,誚儉嗇之過甚。” |
攀藤附葛 | 攀附著藤葛前進(jìn)。極言道路艱難。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8回:“解寶領(lǐng)一支軍,攀藤附葛,爬山越嶺?!?/td> |
攀藤攬葛 |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險(xiǎn)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三折:“峨嵋?guī)X下,攀藤攬葛采樵人?!?/td> |
瓜葛相連 | 瓜、葛:都是蔓生植物,其藤能攀隨在別的物體上。①比喻輾轉(zhuǎn)攀連的社會關(guān)系。②比喻兩件事或兩個人相互牽聯(lián)的關(guān)系。 | 三國·魏·曹叡《種瓜篇》:“與君新為婚,瓜葛相結(jié)連。” |
葛巾布袍 | 葛巾:用葛布做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干葛巾布袍,駕一只小舟,徑到周瑜寨中。” |
葛巾野服 | 葛巾:用葛布縫制的頭巾。戴葛布頭巾,穿鄉(xiāng)野粗布衣服。指隱士或道士的服飾。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這國能葛巾野服,扮作了道童模樣?!?/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