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東漢 班固《漢書 周亞夫傳》:“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 |
伏虎降龍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降志辱身 | 降:壓抑;減損。壓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違心地混跡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 |
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 降:降臨。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卻會接踵而至。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5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才脫了天條死難……又撞著這般惡魔,他來害我!” |
降人以心 | 降:降服。使人心服。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賢人之政,降人以禮。” |
鴻飛霜降 | 鴻雁為候鳥,每年深秋歸飛,其時開始霜降,因用以指時序的變化和年歲的更換。 | |
作善降祥 |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 《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喜從天降 | 喜事從天上掉下來。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為此特別高興。 | 元 馬致遠《青衫淚》:“貴腳踏賤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
降龍伏虎 | 比喻有極大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 元 馬致遠《黃粱夢》:“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
禍從天降 | 禍:禍害;災難;降:落下來。災禍從天上落下來。比喻意外的災禍突然到來。 | 元 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則為那窈窕娘,不招你個俊俏郎,弄出這一番禍從天降。” |
明升暗降 | 指表面上升官,而實際上被削去權力。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個都老爺,也抵不上兩個監督、一個織造的好:這叫做‘明升暗降’。” |
降本流末 | 猶言舍本逐末。 | 明·何景明《<武功縣志>序》:“人才則由實而虛,文教則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趨弊者矣!” |
紆尊降貴 | 紆: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得這等一位晃動乾坤的大上司紆尊降貴合他作親家,豈有不愿之理。” |
拱手而降 | 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 元·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斬漢將湯澆瑞雪,放心殺敵兵拱手而降。” |
降心俯首 |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 梁啟超《變法通議·論科舉》:“遂今天下學子,雖有絕學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詩賦帖括之業,而通人碩儒,蹉跎不第。” |
一物降一物 | 指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制服它。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常言道,'一物降一物'哩。你好違了旨意?” |
招降納叛 | 指招收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現多用來形容網羅壞人;擴充力量;結黨營私。 | 《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 與卓珂月》:“輒欲奏記自通,已又念近日時刻中諸君子,所記載文籍,不啻招降納叛,而世之附名其中者,雖不盡弭耳乞盟,然意已近之。” |
降妖捉怪 | 迷信指降伏妖精,捉住鬼怪。比喻制服兇惡的人。 | 明·周楫《西湖二集·馬神仙騎龍升天》:“聞說葉天師慣會降妖捉怪,明日便張天師吃鬼迷也。” |
降格以求 | 降:降低;格:規格;標準。降低標準來尋求或要求。指不堅持原來的要求和標準。 | 魯迅《墳 燈下漫筆》:“那么到親戚朋友那里借現錢去罷,怎么會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講愛國了,要外國銀行的鈔票。” |
降貴紆尊 | 紆:屈抑。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俯就。 | 南朝 梁 簡文帝《<昭明太子集>序》:“降貴紆尊,躬刊手掇。” |
降心順俗 | 降低心志,隨順流俗。 |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 |
降心相從 | 委屈自己的意愿;放棄成見;服從別人。 | 左丘明《左傳 隱公二十八年》:“天禍衛國,君臣不協,以及此憂也。今天誘其衷,使皆降心以相從也。” |
降尊臨卑 | 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 | 西漢 戴圣《禮記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
望風而降 | 風:蹤影。降:投降。看見敵人的影子便繳械投降。形容軍隊毫無士氣。 |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過城池望風而降。” |
招降納款 | 招:招引;納:接納;款:投誠。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明道》:“豈非招降納款,開之以自新乎!” |
嵩生岳降 |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 《詩經 大雅 嵩高》:“嵩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
降服而囚 | 脫去上衣,象囚犯那樣,表示謝罪。 | |
降顏屈體 | 猶言卑躬屈膝。 | 明·沈德符《野獲編·府縣·邑令輕重》:“三年奏最,上臺即以兩衙門待之,降顏屈體,反祈他日之陶鑄;而二甲之為主事者,積資待次,不過兩司郡守。” |
降心下氣 | 虛心下氣。 | 清·陳天華《警世鐘》:“降心下氣,和那平民黨維新黨,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圖抵制外國,一切大禍可免。” |
降尊紆貴 | 紆:彎曲、屈抑。降抑尊貴的地位;謙以自處。 | 清 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乃實由紆尊降貴,自放棄其貴族之特權,以結歡于處士。” |
崧生岳降 |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稱出身高貴的大臣,或喻天賦特異者。 |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 |
招降納附 | 招:招引;納:接納;附:歸附。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 《元史·來阿八赤傳》:“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納附,勿縱士卒侵掠。” |
招降納順 | 招:招引;納:接納;順:歸順。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 |
降尊臨卑,屈高就下 | 降:降低;臨:面臨;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與地位低的人交往 |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多謝也降尊臨卑,屈高就下。” |
降格相從 | 降:降低;格:規格,標準。指屈己從人。 | 清·錢泳《履園叢話·收藏·總論》:“即有一二卷冊條幅,又為海內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從,收取明人之易為力耳。” |
降邪從正 | 降:降服;從:歸從。降伏妖邪,使之改邪歸正。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望爺爺與我們雪恨消災,早進城降邪從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