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歡聚一堂 |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 |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今天,我國各民族的文學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文藝工作者的代表歡聚一堂。” |
五合六聚 | 比喻屢次聚合到一起。 | 《史記·春申君列傳》:“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單矣。” |
不是冤家不聚頭 | 聚頭:碰頭。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見的人偏偏相逢,無可回避。 | 《京本通俗小說 西山一窟鬼》:“這個不是冤家不聚會。好教官人得知,卻有一頭好親在這里。” |
聚精會神 | 集中全部精神。原有集思廣益的意思;現常用以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高度集中。 | 漢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
蜂擁蟻聚 | 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 羅振常《史可法別傳》:“城下死者山積,攻者反藉疊尸以登,蜂擁蟻聚,城遂陷。” |
月中聚雪 | 聚:集聚。月亮里堆積的白雪。形容女子又美又白。 |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帝王·后妃》:“蜀先生置甘后于白綃帳中,望之如月中白雪。” |
蠅飛蟻聚 | 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 | 《隋書 高祖紀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
聚沙成塔 | 聚:聚集。把細沙堆積成高塔。比喻積少成多。 | 《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 |
聚米為山 | 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 《后漢書·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
聚訟紛紜 | 訟:爭辯;紛紜:言論多而雜亂。許多人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看法不一致。形容眾多的意見爭辯不清;沒有定論。 | 清 張元濟《<水經注>跋》:“聚訟紛紜,幾為士林一大疑案。” |
蜂扇蟻聚 | 蜂翅扇動,螞蟻聚合。比喻人雖眾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 《隋書 房彥謙傳》:“況乎蕞爾一隅,蜂扇蟻聚,楊諒之愚鄙,群小之兇慝,而欲憑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 |
蜂合蟻聚 | 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 前蜀 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詞》:“蠢彼不庭,敢違天道……欲恃其蜂合蟻聚之勢,仗鋤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賓睿化。” |
雀喧鳩聚 | 形容紛亂吵鬧。 | 唐·羅隱《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還有市薼沽酒客,雀喧鳩聚話蹄涔。” |
聚螢積雪 | 聚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積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勤學上進。 | 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守著那聚螢積雪看書窗,幾時得出為破虜三將軍,入為治國頭廳相?” |
麋沸蟻聚 | 麋:通“糜”,粥;聚:會集。比喻社會局勢動蕩,紛亂不堪。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董卓傳》裴松之注引華嶠《漢書》:“無故移都,恐百姓驚動,麋沸蟻聚為亂。” |
山川米聚 |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后漢書 馬援傳》:“捍援呴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捍援呴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蟻聚蜂屯 | 屯:聚集。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 清 吳偉業《雁門尚書行》:“蟻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賊。” |
蜂屯蟻聚 |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處。 | 《宋書 索虜傳》:“首尾逼畏,蜂屯蟻聚,假息旦夕,豈復能超蹈長河,以當堂堂之陣哉。” |
類聚群分 | 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而聚合,各種事物因類別不同而區分。 | 宋·陳亮《回答·上》:“方天地設位之初,類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為之長君。” |
聚蚊成雷 |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危害甚大。 |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 |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方:方術,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后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質分門別類。 | 《周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
嘯聚山林 | 嘯聚:互相呼召著聚合起來。指反抗反動統治而聚眾起事。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我這伙好漢,非比嘯聚山林之輩。” |
收離聚散 | 見“收離糾散”。 | 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收離聚散,咸安其居。” |
一聚枯骨 | 一聚:聚在一起。一堆枯朽的骨頭。指人死去很久。 | 《神仙傳·老子》:“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書文字如新,甲成一聚枯骨矣。” |
日積月聚 | 同“日積月累”。 | 《宋史·張致遠傳》:“使州縣無妄用,歸其馀于監司;監司無妄用,歸其馀于朝廷;朝廷無橫費,日積月聚,惟軍須是慮,中興之業可致也。” |
蟻聚蜂攢 | 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 南朝 齊 孔稚珪《上和虜表》:“蟻聚蜂攢,窮誅不盡。馬足毛群,難與競逐。” |
聚螢映雪 | 聚螢:晉代人車胤收集螢火蟲讀書;映雪:晉代人孫康映雪讀書。形容刻苦攻讀,勤學上進。 | 《北史·崔賾傳》:“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讀《論》唯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 |
畫沙聚米 | 在沙上畫地圖,聚米為山谷,指畫軍事形勢,運籌決策。 | 清 錢謙益《李秀東六十壽序》:“[余]與之規輿圖,講戰守,畫沙聚米,方略井然。” |
云屯蟻聚 | 形容眾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天下英才,云屯蟻聚。” |
聚眾滋事 | 聚集了一伙人到處惹事;制造糾紛。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我生平最恨的就是這班刁民!動不動聚眾滋事,挾制官長!” |
聚斂無厭 | 聚斂:搜刮,盤剝。厭:飽,滿足。盡力收刮錢財,永遠也不滿足。形容非常貪婪。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王夷甫婦郭泰寧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干豫人事,夷甫患之而不能禁。” |
聚米為谷 | 比喻指劃形勢,運籌決策。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傳》:“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
河奔海聚 | 比喻思路開闊,文辭暢達。 | 元 劉壎《隱居通議 理學二》:“與朱文公往復辯論,每書輒傾竭浩蕩,河奔海聚。” |
蜂攢蟻聚 | 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那跟隨楚王人眾,何止千人,一個個俱脫衣露甲,手執暗器,如蜂攢蟻聚,飛奔上壇。” |
蠅攢蟻聚 | 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同“蠅飛蟻聚”。 | 《天雨花》第十五回:“今據爾等言明白,不過為此些些小事情,本來都是良百姓,只為著心堅奉佛神,要殺教主一個人,是以蠅攢蟻聚這般行。” |
鴟張蟻聚 | 喻指如鴟囂張,如蟻聚集。 | 唐·權德輿《唐故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兼右衛將軍南充郡王贈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銘》序:“晃之謀主蘇渙、騎將王明悅,鴟張蟻聚,皆據厄害。” |
獸聚鳥散 | 比喻聚散無常。也比喻烏合之眾。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 |
蠅營蟻聚 | 像蒼蠅樣往來飛逐,像螞蟻般紛紛聚集。比喻不顧謙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 | 明 梅鼎祚《玉合記 卜居》:“朝列,蠅營蟻聚還競擾,這余膻怎污頰,算自有峰頭玉版,鼎中金屑。” |
累土聚沙 | 比喻積累收聚。 | 《魏書 釋老志》:“茍能精致,累土聚沙,福鐘不朽。” |
物以類聚 | 類:同一類。同類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現在多指壞人互相勾結在一起。 | 《周易 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猬結蟻聚 | 猬:刺猬;猬結:猬毛結集,比喻眾多。比喻人眾集結。 | 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故使猬結蟻聚,水草有依。” |
鳧居雁聚 | 謂群聚一處。 | 宋·王安石《上五事書》:“然而天下之人,鳧居雁聚,散而之四方而無禁也者,數千百年矣。” |
團頭聚面 | 形容非常親密地相聚在一起。 | 《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園中石凳上坐下……團頭聚面的說說笑笑,或是與兒子講說些讀過的書文,或是與女兒說些什么賢孝的古記。” |
攢三聚五 |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暖閣之中有一玉石條盆,里面攢三聚五栽著一盆單瓣水仙。” |
悲歡聚散 | 悲:悲哀;歡:歡樂;聚:團聚;散:離散。泛指人世間悲與歡、聚與散的遭遇和心情。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四德記·友餞馮商>》:“且痛飲瓊漿百盞,何苦惜分離,這悲歡聚散,元無定期。” |
聚少成多 | 聚:集合,會合。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由少變多。 | 《漢書 董仲傳》:“眾少成多,積小致巨。” |
生聚教養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續范亭《八一南陽府市場開幕大會朱總司令親臨訓話……》詩:“萬眾歡呼精神旺,老帥從容入將臺。生聚教養七年苦,戰士概屬黨培栽。” |
煙聚波屬 | 如煙之相聚,波之相接。比喻接連而來,聚集甚多。 | 隋·盧思道《北齊興亡論》:“朝士無賴者,亦競相諂媚,或送婢妾,或進子女,筐筐苞苴,煙聚波屬。” |
聚訟紛然 | 聚:集中;訟:爭辯。言論多而雜亂,看法不一致。 |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此其義后賢聚訟紛然,謂其徒尚有形之利,而不數無形之利。” |
十年生聚 | 比喻培養實力,為報仇雪恥作長期的準備。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方以類聚 | 謂同類事物相聚一處。 | 《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
攢鋒聚鏑 | 受到眾多的刀箭圍攻。比喻備受輿論斥責。 | 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二·宰相子應舉》:“四明在位久,卒被惡聲以去,歸里至與璽丞不相見。初不難借其子以市公,終于攢鋒聚鏑,受前人未有之彈射。” |
聚精凝神 | 聚:集合,會集。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 冰心《寄小讀者》:“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過禮物攢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 |
群分類聚 | 聚:聚集。指同類的事物聚合在一起,不同的事物以類區分。 | 《周易·系辭》:“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生聚教訓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聚族而居 |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 魯迅《故鄉》:“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 |
花攢錦聚 | 形容五色繽紛、繁盛艷麗的景象。同“花攢錦簇”。 | 清 陳維崧《賀新郎 春夜聽鼓師撾鼓》詞:“隱隱春雷慢吐,十三段花攢錦聚。” |
交詈聚唾 | 謂一齊唾罵。 |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朝班》:“時蔡虛臺為儀郎,當主議,稍以極事折之,為豺繡交詈聚唾,因調停為常朝大朝之說,總之無成規也。” |
聚沙之年 | 聚沙:堆積沙子;年:年紀,歲數。兒童時期 | 唐·于志寧《大唐西域記序》:“奇闕之歲,霞軒月舉;聚沙之年,蘭薰桂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