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郢人斫堊 | 同“郢匠揮斤”。 | 元·劉敏中《最高樓》詞:“郢人斫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
郢人運斧 | 同“郢匠揮斤”。 | 《人民日報》1957.5.10:“這真不亞于郢人運斧的本領,也不弱于西醫開腸破肚所需要的準確與細心。” |
郢書燕說 | 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以訛傳訛。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
郢人斤斫 | 同“郢匠揮斤”。 | 唐·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詩:“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
郢人斤斧 | 同“郢匠揮斤”。 | 宋·蘇轍《和子瞻濠州七絕·觀魚臺》:“莊子談空惠子聽,郢人斤斧俟忘形。莫嗟質喪無知者,對石何妨自說經。” |
郢匠揮斤 | 《莊子·徐無鬼》載,匠石揮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傷其人。后因以“郢匠揮斤”比喻純熟、高超的技藝。 | 《莊子·徐無鬼》載,匠石揮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傷其人。 |
郢中白雪 | 典出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樂曲或詩文。 | 典出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