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跨山壓海 | 跨過高山,接近大海。喻勢力擴展。 |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下卷:“黨與既成,則連衡同惡,跨山壓海。” |
連三跨五 | 形容動作迅速。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說著,出門下階,嗖的一聲,托地跳上房去,順著那屋脊,邁步如飛,連三跨五,霎時間不見蹤影。” |
跨鳳乘鸞 | 鳳:鳳凰;鸞:傳中鳳凰一類的鳥。夫妻騎著鳳,乘著鸞。比喻飛黃騰達,意得志滿。 |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暫時間且略別,三日后向城西傳取長生塊,管著你跨鳳乘鸞。” |
跨鳳乘龍 | 比喻結成夫妻或成仙。 | 明 單本《蕉帕記 備聘》:“喜融融,好似蕭郎秦女,跨鳳乘龍。” |
跨州連郡 |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形容涉足的區域廣大。 | 《周書·文帝紀》:“而歡阻兵安忍,自以為功。廣布腹心,跨州連郡。” |
連鰲跨鯨 | 《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鰲十五輪流負山,山始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又《文選·揚雄〈羽獵賦〉》有游獵江河湖澤,“乘巨鱗,騎京(或作鯨)魚”的記載。后以“連鰲跨鯨”表示超凡成仙。 | 《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鰲十五輪流負山,山始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又《文選·揚雄〈羽獵賦〉》有游獵江河湖澤,“乘巨鱗,騎京(或作鯨)魚”的記載。 |
乘鸞跨鳳 | 乘鸞:求得佳偶。比喻結成美好的佳偶。 | 清·李漁《慎鸞交·債餌》:“只留下伊行筆蹤就不怕事成空,準備著乘鸞跨鳳。” |
一馬不跨兩鞍 | 一匹馬不能套兩個馬鞍。比喻一女不嫁二夫。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一馬不跨兩鞍。想男兒在日,曾兩年匹配,卻叫我改嫁別人,其實做不得。” |
連州跨郡 | 謂遍及各地。 | 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連州跨郡,邁陶氏之隆甚;開國承家,掩張門之累葉。” |
跨者不行 | 跨:跨步前進。跨步前進的人不能走長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難以持之以恒。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炊粱跨衛 | 用高粱做飯,騎驢子代步。形容簡樸的生活。衛,驢的別名。 | 清·鈕琇《觚剩·蔣山傭》:“[顧炎武]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輿,而炊粱跨衛,乃此身安處也。’” |
跨州越郡 |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形容涉足的區域廣大。 | 晉·陸機《百年歌十首》:“體力克壯志方剛,跨州越郡還帝鄉。” |
移山跨海 | 移動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 南朝 梁 劉勰《文心雕龍 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