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克敵制勝 | 克:戰(zhàn)勝;制勝:取得勝利。戰(zhàn)勝敵人;取得勝利。 | 孫武《孫子 虛實》:“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
穩(wěn)操勝算 | 穩(wěn):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勝之數(shù),以治必用之民?!?/td> |
妖不勝德 | 比喻邪不壓正。 | 《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
不可勝舉 | 無法一一列舉。形容數(shù)量、種類很多。 | 明 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 |
百戰(zhàn)百勝 | 打一百次仗;勝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戰(zhàn);所向無敵。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qū)眾白徒,故十戰(zhàn)十勝,百戰(zhàn)百勝?!?/td> |
穩(wěn)操勝券 | 穩(wěn):穩(wěn)當?shù)兀徊伲耗弥徽莆?。穩(wěn)穩(wěn)地拿著勝利的憑證。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td> |
勝友如云 | 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
悲不自勝 | 勝:經(jīng)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jīng)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漢 荀悅《漢紀 平帝紀》:“太后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勝。” |
哀兵必勝 | 哀兵: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一說“哀;憫也”。憐惜和慈愛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zhàn)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能奮起抗戰(zhàn);必獲勝利。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經(jīng)》第69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三國 魏 王弼注:“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td> |
旗開得勝 | 形容戰(zhàn)斗順利;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 | 元 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舉不勝舉 | 舉:列舉;不勝:不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很多。 | 魯迅《偽自由書 后記》引谷春帆《談“文人先行”》:“公開告密,賣友求榮,賣身投靠的勾當,舉不勝舉?!?/td> |
決勝于千里之外 | 坐鎮(zhèn)指揮千里之外的戰(zhàn)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 《史記 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td>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
反敗為勝 | 扭轉(zhuǎn)敗局,變?yōu)閯倮?/td>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6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
不勝枚舉 | 勝:盡;枚:個。無法一個一個全部列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 清 錢大昕《十駕齋養(yǎng)新錄》:“而宋人撰述不見于志者,又復不勝枚舉?!?/td> |
數(shù)不勝數(shù) | 數(shù):計算;勝:盡。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形容數(shù)量極多;很難計算。 | 《方巖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shù)不勝數(shù),所以一年四季,方巖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td> |
稍勝一籌 |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shù)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 清·秋瑾《致秋譽章書》:“吾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td> |
勝殘去殺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薄稘h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td> |
高處不勝寒 | 勝:承受,經(jīng)得起。站在高處經(jīng)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 | 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td> |
不可勝數(shù) | 勝:盡。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形容極多。也作“不可勝計”。 |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td> |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td> |
以少勝多 | 用少數(shù)的力量戰(zhàn)勝多數(shù)的力量;以弱小戰(zhàn)勝強大。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布置?!?/td> |
常勝將軍 | 每戰(zhàn)必勝的指揮官。 | 《后漢書·藏宮傳》:“常勝之家,難于慮敵?!?/td> |
美不勝收 | 勝:盡;收:接收;領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們一時間領略、欣賞不過來。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見其鴻富,美不勝收?!?/td> |
無往不勝 | 往:到。所到之處;沒有不勝利的。指在各處都行得通;辦得好;能取得成功。 | 京劇《紅色娘子軍》第二場:“連長,我們軍民一心,就無往不勝!” |
戰(zhàn)勝攻取 | 戰(zhàn)必勝,攻必取。指謀略高,戰(zhàn)斗力強。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三》:“操大國之勢,征強兵伐諸侯,戰(zhàn)勝攻取,利盡歸于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 |
出奇制勝 | 奇:奇兵;計;制勝:奪取勝利。①原指作戰(zhàn)時運用奇兵或奇計;出敵人不意;制服敵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辦法獲勝。 | 唐 陸贄《論替換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廝養(yǎng)賤品,因時擾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堅殪敵之雄,出奇制勝之略。” |
防不勝防 | 防:防備;勝:盡;完全。形容防備不過來。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td> |
指不勝屈 | 板著指頭也不過來(不勝:不能承受)。形容數(shù)量很多。 | 明 沈德符《野獲編》:“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td> |
理不勝辭 | 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
勝任愉快 | 指有能力擔當某項任務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炎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
名勝古跡 | 風景優(yōu)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的地方。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勝古跡都去了兩次以上。” |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 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zhàn)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nèi)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場上的勝負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td> |
引人入勝 | 勝:引人進入佳境。優(yōu)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風景或文藝作品吸引人。 |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王衛(wèi)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td> |
略勝一籌 |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shù)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較之下;稍強一點。 |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哥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為男子耳,結(jié)局縱勝妹十倍也?!?/td> |
戰(zhàn)無不勝 |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zhàn)必勝;戰(zhàn)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齊策二》:“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 令旗一揮,戰(zhàn)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進展順利,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
聊勝于無 | 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沒有稍微好一些。 | 晉 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
得勝頭回 | 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回。” |
指不勝僂 | 見“指不勝屈”。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奇遇之多,指不勝僂,若今日所昵,未數(shù)數(shù)覯也?!?/td> |
乘勝逐北 | 指乘著勝利繼續(xù)追擊。 |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td> |
指不勝數(shù) | 不勝:不能承受。扳著指頭數(shù)也數(shù)不過來。形容為數(shù)很多。 | 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第13章:“五代、兩宋、遼、金成名的文學家、詩人,指不勝數(shù)。” |
爭強斗勝 | 猶爭強好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斗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爭強顯勝 | 猶爭強好勝。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 《群音類選 北腔類 海神記 王魁訴神》:“恐怕他褒貶村,爭強顯勝各撾俊,惟求鴇兒心內(nèi)喜?!?/td> |
人強勝天 | 人的力量強盛,可以戰(zhàn)勝自然。 | 《亢倉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強勝天?!?/td> |
去殺勝殘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梁書·武帝紀》:“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殺勝殘,解網(wǎng)更張,置之仁壽?!?/td> |
轉(zhuǎn)敗為勝 | 變失敗為勝利。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zhuǎn)敗而為功?!?/td> |
不勝杯酌 | 不勝:經(jīng)不起。比喻喝酒太多,為酒所困。 | 宋·朱彧《萍洲可談》第三卷:“東坡倅杭,不勝杯酌。” |
高人勝士 | 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 |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制作楷?!罚骸盎蛴幸萜罚愿呷藙偈考呐d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
決一勝負 | 決:決定;勝負:勝敗。進行決戰(zhàn),判定勝敗。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6回:“不如從武城將軍之計,渡江決一勝負為上?!?/td> |
行不勝衣 | 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體力衰弱。 | 《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td> |
十戰(zhàn)十勝 | 謂每戰(zhàn)必勝。 | 《管子·七法》:“以能擊不能,以教卒、教士擊驅(qū)眾、白徒,故十戰(zhàn)十勝,百戰(zhàn)百勝?!?/td> |
不可勝算 | 勝:盡。數(shù)量多得不可計算。形容數(shù)量極多。 | 《東觀漢記 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zhuǎn)運,所經(jīng)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勝算?!?/td> |
事實勝于雄辯 | 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 | 魯迅《<熱風>題記》:“現(xiàn)在擬態(tài)的制服早已破碎,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td> |
力不勝任 | 勝任:擔當?shù)闷鸹虺惺艿米?。能力不夠;難以擔當任務。 | 《周易 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言不勝其任也?!?/td> |
祝不勝詛 | 謂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 宋·洪邁《容齋四筆》:“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 |
必操勝券 | 操:持;拿;券:憑證;勝券:指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敬仲世家》:“常執(zhí)左券,以責于秦韓?!?/td> |
乘勝追擊 | 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xù)追擊敵人,擴大戰(zhàn)果。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jīng)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蛙蟆勝負 | 青蛙與蛤蟆斗爭的勝負。比喻不足介意的榮哀得失。 | 宋 劉克莊《水龍吟 丙辰生日》詞之二:“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