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塹山堙谷 | 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塹山”。 | 《史記 秦始皇本記》:“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直通之。” |
撅坑撅塹 | 撅:挖。掘深坑。比喻設(shè)計害人。 | 元 曾瑞《斗鵪鶉 風(fēng)情》:“掄的柄銅揪分外里險,撅坑撅塹。” |
長江天塹 | 塹:壕溝。長江為天然的坑塹、險要。舊時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 | 《南史·孫范傳》:“隋師將濟(jì)江,群官請為備防,范奏曰:‘長江天塹,古來險隔,虜軍豈能飛渡?’” |
天塹長江 | 塹:壕溝。長江為天然的壕溝。形容長江地勢險要,不可逾越。 | 柳亞子《京口感懷》詩:“天塹長江第幾州,十年夢想竟成游。” |
吃一塹,長一智 | 塹:壕溝,比喻困難、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 與薛尚謙書》:“經(jīng)一蹶者長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后日之得。” |
高壘深塹 | 壘:軍營四周的堡寨;塹:壕溝。高高的堡壘,深深的護(hù)城河。形容防衛(wèi)堅固。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郎中鄭忠乃說止?jié)h王,使高壘深塹,勿與戰(zhàn)。” |
高城深塹 | 塹:壕溝。高高的城墻,深深的護(hù)城河。形容防衛(wèi)堅固。 | 漢·荀悅《漢紀(jì)·孝文帝紀(jì)》:“令室家田作具以備之,以便為之,高城深塹,其外復(fù)為一城。” |
高壁深塹 | 壁:營壘;塹:護(hù)城河,壕溝。筑起高深的營寨,深挖壕溝。形容加強(qiáng)防御。 | 唐·杜牧《上司徒李相公論用兵書》:“若以萬人為壘,下窒其口,高壁深塹,勿與之戰(zhàn),忽有敗負(fù),勢驚洛師。” |
堙谷塹山 | 見“塹山堙谷”。 | 郭沫若《宿楚雄》詩:“堙谷塹山通緬藏,經(jīng)天緯地造蓬萊。” |
頹垣斷塹 | 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 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