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皆大歡喜 | 皆:都。人人滿意;全都高興。 | 《金剛經(jīng) 應(yīng)化非真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喜笑顏開 | 顏:臉色;開:舒展;開朗。形容心里高興;滿面笑容。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又行了兩日,方到常山,徑入府中,拜謁顏太守。故人相見,喜笑顏開。” |
憂喜交集 | | |
喜新厭舊 | 厭:厭惡。喜歡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用情不專一。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不怕你有喜新厭舊的心腸,我自有移星換斗的手段。” |
弄瓦之喜 | 弄瓦:古人把瓦給女孩玩,希望她將來能勝任女工。舊時(shí)常用以祝賀人家生女孩。 | 《詩·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
歡天喜地 | 形容非常高興、快樂。 | 元 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則見他歡天喜地,謹(jǐn)依來命。” |
沾沾自喜 |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滿得意的樣子。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
弄璋之喜 | 弄璋:古人把璋給男孩玩,希望他將來有玉一樣的品德。舊時(shí)常用以祝賀人家生男孩。 | 《詩·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
誠歡誠喜 | 誠:真是,的確。形容非常歡喜。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盆子傳》:“誠歡誠喜,無所恨也。” |
喜出望外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興。 | 宋 蘇軾《與李之儀》:“契闊八年,豈謂復(fù)有見日,漸近中原,辱書尤數(shù),喜出望外。” |
人逢喜事精神爽 | 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悶向心來瞌睡多。” |
喜氣洋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 |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氣洋洋者矣。” |
喜不自禁 | 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形容極其高興。 | 梁實(shí)秋《槐園夢憶》:“季淑就駐足而觀,喜不自禁。” |
夢熊之喜 | 夢熊:指生男孩。祝賀生男孩之語。 | |
喜怒哀樂 | 形容人感情上幾種不同的表現(xiàn)。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故君子慎其獨(dú)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 |
大喜過望 | 望:希望。結(jié)果超過了原來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興(過:超過;望:期望 )。 | 東漢 班固《漢書 英布傳》:“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出就舍,張御食飲從官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 |
悲喜交集 | 交集:一起出現(xiàn)。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也作“悲喜交加”;“悲喜交至”。 | 《晉書 王廙傳》:“當(dāng)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贈(zèng)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
欣喜若狂 | 形容高興到了極點(diǎn)。欣喜:歡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 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紅白喜事 | 紅事:吉利的婚嫁喜事用紅色;又叫喜喪。白:喪葬事用白色。泛稱婚喪之事。 | 清 錢泳《履園叢話 雜話 紅白盛事》:“蘇杭之間,每乎婚喪喜慶為紅白事,其來久矣。” |
先憂后喜 |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歡喜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您穩(wěn)放著個(gè)先憂后喜,我空懷著個(gè)有苦無甘。” |
回嗔作喜 | 嗔:生氣。由生氣轉(zhuǎn)為喜歡。 | 《京本通俗小說 錯(cuò)斬崔寧》:“那客人回嗔作喜,收拾了刀杖。” |
轉(zhuǎn)憂為喜 | 由憂愁轉(zhuǎn)為歡喜。 | 明 陸采《懷香記 池塘唔語》:“解雙眉轉(zhuǎn)愁為喜,訂芳期歡聲和氣。” |
喜上眉梢 | 眉梢:眉尖。喜悅的神情從眉眼上表現(xiàn)出來。形容高興時(shí)眉開眼笑。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覺喜上眉梢。” |
哀喜交并 | 交:交錯(cuò)。悲痛和喜悅交織。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喜慍不形于色 | | |
又驚又喜 | 既驚訝又高興。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7回:“忽聞?dòng)腥藛舅瑥?qiáng)展星眸,一見是寶玉,又驚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
歡歡喜喜 | 指十分高興與愉悅。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婆子并不爭論,歡歡喜喜地道:‘恁地,便不枉了人。’” |
哀矜勿喜 | 哀矜:憐憫。指對遭受災(zāi)禍的人要憐憫,不要幸災(zāi)樂禍。 | 春秋 魯 孔丘《論語 子張》:“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
報(bào)喜不報(bào)憂 | 只說好的,不說壞的,實(shí)際上是說假話 | 鄧小平《在西南區(qū)新聞工作會(huì)議上的報(bào)告》:“過去報(bào)喜不報(bào)憂,現(xiàn)在也報(bào)憂了,這就可以醫(yī)治自滿和麻痹。” |
聞過則喜 |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里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cuò)誤。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
喜躍抃舞 | 抃:鼓掌。喜歡得跳躍、鼓掌、起舞。形容極度歡樂而手舞足蹈的情狀。 | 《列子·湯問》:“娥還,復(fù)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
歡喜冤家 | 指似怨恨而實(shí)相愛的戀人或夫妻。 | 元 喬吉《水仙子 贈(zèng)朱翠英》:“五百年歡喜冤家,正好星前月下。” |
喜從天降 | 喜事從天上掉下來。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為此特別高興。 | 元 馬致遠(yuǎn)《青衫淚》:“貴腳踏賤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
好大喜功 | 好:愛好;喜歡;功:功績;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擴(kuò)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進(jìn)浮夸;圖大貪功。 | 《新唐書 太宗紀(jì)贊》:“至其牽于多愛,復(fù)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于遠(yuǎn);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
見獵心喜 | 看見別人打獵而感到高興。比喻看見某種情況觸動(dòng)自己原有的愛好;不免躍躍欲試。 | 《二程全書》第七卷:“明道年十六七時(shí),好田獵。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 |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一方面高興,一方面又害怕。 | 《論語·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喬遷之喜 | 喬:喬木;枝干高大的樹木;喬遷:指鳥兒飛離幽谷;遷移到高大的樹木上去。祝賀別人遷居或升官的話。原指鳥類從山谷里飛出落在喬木上。 | 《詩經(jīng)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
厭故喜新 | 討厭舊的,喜歡新的。 | 《問答上》:“使天地大義有所廢闕,而厭故喜新,敗亡相尋而不悟也。” |
驚喜欲狂 | 既驚又喜,高興得都要發(fā)瘋了。形容喜出望外,過于興奮的情壯。 | 宋·洪邁《夷堅(jiān)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驚喜欲狂,即與偕入室,夜分乃去。” |
桑中之喜 | 謂男女不依禮法的結(jié)合。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二年》:“申叔跪從其父,將適郢,遇之,曰:‘異哉!夫子有三軍之懼,而又有桑中之喜,宜將竊妻以逃者也。’” |
喜形于色 | 形:表露;色:臉色。內(nèi)心的喜悅表現(xiàn)在臉上。形容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 | 《北史 高允傳》:“允喜形于色,語人曰:‘天恩以我篤老,大有所賚,得以贍客矣。’” |
驚喜若狂 | 若:好像;狂:發(fā)狂。既驚且喜;神態(tài)失常;像發(fā)了狂似的。形容驚喜到了極點(diǎn)。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護(hù)軍女》:“少年得其應(yīng)答,驚喜若狂。” |
喜聞樂見 | 聞:聽。喜歡聽;樂意看。形容適合人們興趣;很受歡迎。 | 明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仆誠喜聞而樂道,自顧何德以承之。” |
大喜若狂 | 高興得幾乎發(fā)狂 | |
悲喜交至 |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來到。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共話前生,悲喜交至。” |
喜怒不形于色 | 高興和惱怒都不表現(xiàn)在臉色上。指人沉著而有涵養(yǎng),感情不外露。 | 《三國志 蜀志 先主傳》:“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 |
喜行于色 | 高興顯現(xiàn)在臉上。 | |
喜怒無常 | 常:一定;無常:變化不定。一會(huì)兒高興 ;一會(huì)兒發(fā)怒;變化不定。指人的性情多變;叫人捉摸不透。 | 《魏書 楊大眼傳》:“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 |
歡喜若狂 | 歡喜得好像發(fā)瘋一樣。形容高興到了極點(diǎn)。 | 郭沫若《怎樣使雙十節(jié)更值得紀(jì)念》:“武漢三鎮(zhèn)的人真是歡喜若狂,一直熱鬧了一個(gè)通夜。” |
恭喜發(fā)財(cái) | 恭喜:恭賀他人的喜事。恭祝你發(fā)財(cái)。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回:“我說道:‘恭喜發(fā)財(cái)呢!’” |
一悲一喜 | 既悲傷又高興。《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 《平妖傳》二回:“表公單單一身,不勝凄慘,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兩件至寶,正所謂一悲一喜。” |
喜眉笑眼 | 形容滿臉笑容;非常高興。 | 柳青《銅墻鐵壁》第十章:“好像迎接貴客一樣,喜眉笑眼朝著溝里張望。” |
喜逐顏開 | 逐:追隨;顏:臉面,面容。形容十分喜悅,滿臉笑容。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那主人家得了些小便宜,喜逐顏開,一如前番,悄悄先打發(fā)他轉(zhuǎn)身。” |
欣喜雀躍 | 雀躍:鳥雀跳躍。喜悅得像鳥雀跳躍似的。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8回:“宋江聞報(bào),把那憂國家,哭兄弟的病證,退了九分九厘,欣喜雀躍,同眾將拔寨都起。” |
悲喜交加 | 交加:聚集。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且說胡小記與艾虎認(rèn)著表親,悲喜交加。” |
喜眉笑臉 | 指人十分高興。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42回:“村里的人,聽說把抓去的人救回來了,一個(gè)個(gè)喜眉笑臉,跑來村口迎接。” |
雙喜臨門 | 謂兩年喜事一齊到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7回:“你屋里恭喜了,大相公也喜了。一天生的,真正雙喜臨門。” |
喜不自勝 | 勝:承擔(dān)。指喜悅難以克制。 | 三國 魏 鐘繇《賀捷表》:“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熹,喜不自勝。” |
轉(zhuǎn)悲為喜 | 轉(zhuǎn)悲哀為喜悅。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九回:“良箴聽了,不覺轉(zhuǎn)悲為喜,再三道謝。” |
驚喜交集 | 交集:不同感情同時(shí)出現(xiàn)在一個(gè)人身上。又吃驚;又高興。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此刻忽然的骨肉團(tuán)圓,驚喜交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