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學而優則仕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材優干濟 | 指才能優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 《清史稿 高宗紀五》:“劉宗周、黃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優干濟。” |
優哉游哉 | 優游:悠閑無事;哉:古漢語感嘆詞。從容不迫;悠閑自在的樣子。 | 《詩經 小雅 采菽》:“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
優賢揚歷 | 亦作“優賢飏歷”。謂敬重賢才,表揚其事跡。 |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揚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
品學兼優 | 兼:都。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學兼優,閱歷通達的老長輩。” |
擁軍優屬 | 擁戴人民軍隊,優待革命軍人的家屬。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八章:“就收下這些慰勞品吧,擁軍優屬嘛,吃點也不算框外!” |
學優才贍 | 贍:充裕。學問好,又富有才氣。 | 《元史·李冶傳》:“素聞仁卿學優才贍,潛德不耀,久欲一見,其勿他辭。” |
優游自在 | 悠閑舒適。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太平無事,尚可優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嚇得意亂心慌,等到上頭派了下來,更把他急的走頭無路。” |
優柔厭飫 | 見“優柔饜飫”。 | 明·宋濂《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遐爾學徒,爭奔走其門,先生隨其資器,孳孳訓迪,必使優柔厭飫而后已。” |
優游涵泳 | 謂從容求索,深入體會。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朱熹集注引胡氏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學者當優游涵泳,不可躐等而進。” |
才學兼優 | 才能和學問都優秀。 | 《隋唐演義》第三六回:“恐翰林院草來不稱朕意,思卿才學兼優,必有妙論,故召卿來,為朕草一詔。” |
擇優錄取 | 擇:選擇;錄取:任用。選擇優秀的錄用。 | 鄧小平《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
學優而仕 |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可以當官。 | 老舍《四世同堂》:“我有力量釋放了你,叫你達到學優而仕的愿望。” |
優柔寡斷 |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
優柔無斷 | 優柔:遲疑不決;斷:決斷。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煙波隔千里,白頻香散東風起,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 |
優孟衣冠 | 春秋時楚國藝人優孟善于滑稽諷諫;楚國宰相孫叔敖死后;他的兒子很窮;優孟穿著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模仿孫叔敖的神態動作;楚莊王終于感悟;封贈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場演戲;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別人。 | 明 鄭仲夔《耳新 立言》:“夫優孟衣冠,徒刻畫于形似,終遜真神耳。” |
優柔饜飫 | 亦作“優柔厭飫”。喻為學之從容求索,深入體味。語本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 | 語出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 |
養尊處優 | 養:指生活;尊:尊貴;處:居于;處于;優:優裕。處于尊貴的地位;過著優裕的生活。 | 宋 蘇洵《上韓樞密書》:“天子者,養尊而處優,樹恩而收名,與天下為喜樂者也。” |
優柔失斷 | 優柔:遲疑不決;斷:決斷。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 《舊唐書·高祖紀論》:“然而優柔失斷,浸潤得行。” |
優游自適 | 悠閑適意。 | 宋·吳處厚《青箱雜記》第十卷:“城南有別墅,每良辰美景,以小車載酒,優游自適。” |
優游自如 | ①悠閑適意,無拘無束。②猶言從容不迫。 | 明·彭時《彭文憲筆記》:“然職清務簡,優游自如,世謂之玉堂仙。” |
優游歲月 | 悠閑舒適地過日子。 | 茅盾《子夜》四:“可惜他這位兒子雖名為‘家駒’,實在還比不上一條‘家狗’,因此早該是退休享福的曾滄海卻還不能優游歲月,甚至柴米油鹽等等瑣細,都得他老人家操一份心。” |
衣冠優孟 | 春秋楚相孫叔敖死后,兒子很窮,優孟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楚王受到感動。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場演戲。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衣冠優孟,最易動人,而淫戲靡靡,有聲有色。” |
優賢飏歷 | 見“優賢揚歷”。 | |
優游不斷 | 指處世遲疑,沒有決斷。 | 《漢書 元帝紀贊》:“牽制文義,優游不斷。” |
優游自得 | 悠閑如意。 | 漢·班固《東都賦》:“莫不優游而自得,玉潤而金聲。” |
優劣得所 |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 |
優游自若 | 從容不迫,不變常態。 | 清·陸以湉《冷廬識·彭文勤公》:“凡置卷數百,二仆待側,左展卷,右收卷,循環不息。待者告疲,公優游自若也。” |
優勝劣敗 | 優:優良;與“劣”相對。原指生物界演變進化過程中;優良的獲得勝利向前發展;低劣的終于失敗而被淘汰。后用以說明人類社會的競爭現象。有時指“弱肉強食”。 | 清 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
談優務劣 | 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的能力很差。 | 《晉書·山濤王戎等傳贊》:“浚沖居鼎,談優務劣。” |
優差美缺 | 美差肥缺,好的職位。 | |
俳優畜之 | 俳優:舊指演戲的人;畜:畜養。當作演戲逗樂來畜養他。指古時皇帝對文人的態度。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俳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 |
優游卒歲 | 悠閑度日。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 《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 |
優曇一現 | 優曇缽花如蓮花十二瓣,一開即斂。比喻事物或景象稍現即逝,難得見到。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 語出《法華經·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