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青出于藍 | 青:靛春;藍:蓼藍;一種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從蓼藍草中煉出來;但顏色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 |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
篳路藍縷 |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創業的艱苦。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蓽路藍蔞 | 篳路:柴車。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西漢·司馬遷《史記·楚世家》:“蓽路藍蔞,以處草莽。” |
衣屩藍縷 | 屩:用麻與草做的鞋;藍縷:破爛。衣服鞋子破爛 | 唐·薛用弱《集異記·劉惟清》:“先是東平有術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藍縷,眾甚鄙之。” |
青過于藍 |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同“青出于藍”。 | 宋 朱熹《答呂季克書》:“其所著書乃如此,若《原說》者,則可謂青過于藍矣。”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山谷下》:“東坡蓋學徐浩書,山谷蓋學沈傳師書,皆青過于藍者。” |
青藍冰水 |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的略語。 |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開之,海峰繼之,至惜抱而其傳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劉門,世幾有青藍冰水之喻。” |
白袷藍衫 |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見嫉之傷;誰知白袷藍衫,亦多鼠思難言之痛。” |
篳路藍褸 | 篳路:柴車;藍褸: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鄭振鐸《梁任公先生傳》:“雖未必有精湛不磨的成功,然而他的篳路藍褸,以開荒荊的功績,則已不小了。” |
藍田生玉 | 舊時比喻賢父生賢子。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裴松之注引晉 虞溥《江表傳》:“藍田生玉,真不虛也。” |
藍田出玉 | 藍田:地名,在陜西省。比喻名門出賢子弟 | 《宋書·謝莊傳》:“太祖見而異之,謂尚書仆射殷景仁、領軍將軍劉湛曰:‘藍田出玉,豈虛也哉!’” |
蓽路藍縷 | 藍縷:破衣服。坐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 宋·司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蓽路藍縷空辛勤。” |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 青:靛青;藍:草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究竟是他受業之師,況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學問豈能懸殊?” |
衣衫藍縷 | 衣服破爛。 | 《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種玉藍田 | 種:栽種,培養;藍田:今屬陜西,以產玉著名。比喻長得其所。指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 | 明·楊珽《龍膏記·錯媾》:“從今后天長地遠,還愿取,還愿取種玉藍田。” |
染藍涅皁 | 謂胡亂涂抹。涅,染;皁,黑色。 | |
染藍涅皂 | 指胡亂涂抹。涅,染;皂,黑色。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諾皋中》:“姚司馬者,寄居汾州……經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燈挫針,染藍涅皂,未嘗暫息,然莫見其所取也。” |
衣冠藍縷 | 藍縷:破爛。衣帽破爛 | 宋·洪邁《夷堅丁志·奢侈報》:“為晟教幼子,衣冠藍縷,身寒欲顫,月得千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