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 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 《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
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準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卻是中國政治的一個通病。”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 |
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沒有正當活動的自由。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不料我們大老爺先護在里頭,連問也不叫我問一聲兒,可見他們官官相護,這才是‘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古人說的話是再不得錯的。” |
騎上揚州鶴 |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 |
騎鶴望揚州 | 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同“騎鶴上揚州”。 | 元·張宇《和李子微村居》:“更求名與利,騎鶴望揚州。” |
四海九州 | 指全中國。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強人所難。” |
南州冠冕 | 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徽甚異之,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 |
沖州過府 | 見“沖州撞府”。 | 《天花雨》第二回:“夫妻一世,沖州過府,在江湖上趕營生。” |
撞府沖州 | 猶言走江湖,跑碼頭。 |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則被你坑殺人燕侶鶯儔。婆婆也,你豈不知羞!俺公公撞府沖州。” |
九州四海 | 猶言天下。泛指全中國。 | 唐·盧照鄰《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無事,萬歲千秋樂未央。” |
神州華胄 | 神州:中國;華:華夏民族;胄:后代。指華夏民族的后代。指中國人。 | 魯迅《忽然想到》:“況且我們是神州華胄。” |
鶴背揚州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后以“鶴背揚州”比喻利欲之心。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
神州陸沉 | 神州:指中國;陸沉:陸地無水而沉。中國大陸沉淪。比喻領土被敵人侵占。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
州如斗大 | 州:舊時行政區劃名;斗:方形量器。州郡像斗一樣大。形容地方很小。 | 《南史·恩幸傳·呂文顯》:“宗愨為豫州,吳喜公為典簽。愨刑政所施,喜公每多違執。愨大怒曰:‘宗愨年將六十,為國竭命,政得一州如斗大,不能復與典簽共臨!’” |
青州從事 | 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東東部;從事:古代官名。好酒的代稱。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術解》:“恒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
跨州連郡 |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形容涉足的區域廣大。 | 《周書·文帝紀》:“而歡阻兵安忍,自以為功。廣布腹心,跨州連郡。” |
過府沖州 | 行經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長與跋涉的勞苦。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兩個商量了,徑望滄州路上來。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過府沖州。” |
沖州撞府 | 沖:向前直闖。州、府:舊時縣以上行政區劃名,泛指大城市、大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二十七回:“他們是沖州撞府,逢場作戲,賠了多少小心得來的錢物。” 又四十回:“我們沖州撞府,那里不曾去!” |
騎鶴上揚州 |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發財、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妄想。 | 南朝梁 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
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懷念故人,悲悼亡友。 | 《晉書·謝安傳》:“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
騎鶴揚州 | 同“騎鶴上揚州”。 | 宋·吳禮之《風入松·江景》詞:“恬然云水無貪吝,笑腰纏,騎鶴揚州。” |
撞府穿州 | 撞:闖。指在江湖上東游西蕩,行蹤無定。 | 明·湯顯祖《牡丹亭·訣謁》:“咳,你費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 |
一斛涼州 | 斛:古代量器,1斛=5斗,1石=2斛。用一斛酒換了個涼州刺史。形容以賄賂手段求取官職。 | |
夸州兼郡 | 夸:通“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指治理的區域很大。 | 東漢·班固《漢書·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 |
連州比縣 | 見“連州跨郡”。 | 《陳書·高祖紀》:“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竊帝偷王,連州比縣。” |
連州跨郡 | 謂遍及各地。 | 唐·楊炯《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連州跨郡,邁陶氏之隆甚;開國承家,掩張門之累葉。” |
騎揚州鶴 | 同“騎鶴上揚州”。 | |
遐州僻壤 | 指邊遠偏僻的地方。 | 明·宋濂《送王明府之官序》:“我國家重于民社之寄,雖遐州僻壤,必慎選守令以撫摩其人民,蘇息其凋瘵。” |
赤縣神州 | 中國的別稱。 | 金 元好問《四哀詩 李欽叔》:“赤縣神州坐陸沉,金湯非粟禍侵尋。” |
神州赤縣 | 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 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
州官放火 | 州官:一州的長官。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 |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游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跨州越郡 | 跨:兼有;州、郡:古代行政區。形容涉足的區域廣大。 | 晉·陸機《百年歌十首》:“體力克壯志方剛,跨州越郡還帝鄉。” |
齊州九點 | 齊:中國。俯視九州,小如煙點。 | 清·張素《渤海中口占》:“海日三更曉,齊州九點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