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上當受騙 | 因信假為真而被欺騙、吃虧。 | 陸文夫《微弱的光》:“這九年也沒有完全浪費,思考了不少問題,不再那么容易上當受騙。” |
局騙拐帶 | 詐騙財物,誘拐孩子。 | |
坑繃拐騙 | 指以欺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亦作“坑蒙拐騙”。 | 魏風等《劉胡蘭》:“整天價坑繃拐騙,每日里逛逛游游。” |
純屬騙局 | 純粹是一個騙局 | |
騙口張舌 | 搬弄口舌。 | 元·無名氏《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膽,還待要騙口張舌,我只問你三回兩歇,怎送的我二足雙瘸!” |
招搖撞騙 | 招搖:故意炫耀自己;撞騙:到處找機會行騙。假借名義;到處炫耀自己;進行詐騙。也作“撞騙招搖”。 | 清 曹雪芹《紅樓夢》:“那些家人在外招搖撞騙,欺凌屬員,已經把好名聲都弄壞了。” |
坑蒙拐騙 | 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 《文匯報》1986.7.19:“坑蒙拐騙發不了大財,發了小財也長不了。” |
江湖騙子 | 指闖蕩江湖靠賣假藥、算命等騙人謀生的人或招搖撞騙的人。 | 王仲方《<騙子列傳>序》:“近幾年來,發生了不少詐騙事件,出現了一些各式各樣的騙子,其中有政治騙子、經濟騙子、文化騙子和江湖騙子。” |
騙吃混喝 | 欺騙別人以求吃喝 | |
東誆西騙 | 指到處說謊詐騙。 | 《孤本元明雜劇 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絕魁。” |
抓拿騙吃 | 招搖撞騙。 | |
連蒙帶騙 | 欺蒙,欺騙別人。 | 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點,連蒙帶騙,常常使點壞心眼,在這么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就不說飛黃騰達吧,總不至于丟差事。” |
東誑西騙 | 誑:欺騙,迷惑。形容到處說謊欺騙。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在外邊東誑西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