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擒奸討暴 | 暴:豪強。指捕捉奸人,討伐強暴。 | 三國·魏·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討暴,百姓獲安。” |
擒賊擒王 | 指作戰要先抓主要對手。比喻做事要抓住要害。 | 唐 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餓虎擒羊 | 像餓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樣。形容動作迅猛。亦作“餓虎吞羊”、“餓虎撲羊”。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兄聽得索郎郎的叉盤聲響,使個‘餓虎擒羊’勢,叫道:‘你敢來么?’” |
擒賊先擒王 | 指作戰要先抓主要敵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關鍵。 | 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
掃穴擒渠 | 掃蕩巢穴,擒拿賊首。 | |
俯首就擒 | 低頭受擒拿。 | |
欲擒故縱 | 欲:想要;擒:捕捉;故:故意;特地;縱:放開。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更好地控制別人;先故意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無如作者要作這等欲擒故縱的文章,令讀者猜一猜。” |
七擒七縱 |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 |
不擒二毛 | 擒:捉拿,捕獲。二毛:指頭發斑白,引申為上年紀的人。不捕獲年長的人。 |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傷,不擒二毛。’” |
擒虎拿蛟 | 蛟:傳說中能發洪水的龍。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準備擒虎拿蛟計,銀山鐵壁撞將來。” |
束手就擒 | 束:捆;綁;就:接受。捆起手來讓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讓人捉住。 | 《宋史 苻彥卿傳》:“與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戰,然未必死。” |
擒龍捉虎 | 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漢,攧倒擒龍捉虎人。” |
捉虎擒蛟 | 蛟:蛟龍。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龍。比喻本領大。 |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壯士,好漢聲名播四方。” |
生擒活拿 | 生:活;擒:捉。活捉對手。 | 元·鄭德輝《老君索》第一折:“我追趕著一人,往往這老君堂來,今在此務要生擒活拿。” |
擒龍縛虎 | 縛;繩綁。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明·沈璟《義俠記·秘計》:“定下擒龍縛虎萬全計,看他遭羅網怎生逃避?” |
手到擒來 | 擒:捉拿。一上手就把敵人捉了來。形容辦事情一舉成功。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聲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馬!又那里管甚么時辰!趁如今酒醉飯飽,我共師兄去,手到擒來!’” |
七縱七擒 | 見“七縱七禽”。 | 《漢晉春秋》:“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 |
生擒活捉 | 生:活;擒:捉。活捉對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故此是天然蛻下,氣候俱到,肋節俱完的,與生擒活捉、壽數未滿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 |
擒奸摘伏 | 擒獲暴露的壞人,揭露隱藏著的歹徒。 | 《續古文苑·無名氏<唐莫州唐興軍都虞候鄭府君墓志銘>》:“擒奸摘伏,撫弱遏強,井邑肅然。” |
擒奸擿伏 | 捕捉奸人,揭發隱惡。 | 《紀聞·蘇無名》:“無名歷官所在,擒奸擿伏有名。每偷,至無名前,無得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