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命中注定 | 命:命運;人一生的遭遇;注定:預先決定。舊時迷信說法;指命運早已決定了。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
孤注一擲 | 注:賭注;賭博時所押上的錢;孤注: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擲: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以決最后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 | 宋 辛棄疾《九議》:“于是乎‘為國生事’之說起焉,‘孤注一擲’之喻出焉。” |
引人注目 | 引起別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鑼打鼓,引人注目的。” |
命里注定 | 舊時迷信說法,命運早已決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這都是命里注定的,你說靈不靈!” |
全神貫注 | 貫注:集中在一點。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錢鐘書《圍城》:“人事太忙,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專懷念一個人。” |
挹彼注茲 | 挹:舀,汲取;彼:那個;注:灌;茲:這個。把液體從一個容器中舀出,倒入另一個容器。引伸為以有余來彌補不足。 | 《詩經·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 |
前生注定 | 指今生的命運是前生所注定的,無法改變。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這首《西江月》詞,大抵說人的婚姻,乃前生注定,非人力可以勉強。” |
穩吃三注 | 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們辛苦收拾,是該剩些錢粘補的;我們怎么好‘穩吃三注’呢?” |
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視線注意看。原形容權勢極大,為眾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極其集中。 | 《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 |
惹人注目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別人的注意。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時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熱難當,卻不敢再走鬧市。” |
秤斤注兩 | 形容斤斤計較,顧小不顧大。 | 《朱子語類》:“只看如今秤斤注兩,作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
挹彼注此 | 同“挹彼注茲”。 | 郭沫若《歷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損有余以補不足,盡可以用人力來和天災抗衡。” |
注玄尚白 | 指白紙黑字的文字記載。 |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 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與京哉!” |
全神灌注 | 同“全神貫注”。 | 張天翼《春風》:“丁老師全神灌注地聽著,有時候他得插句把嘴。” |
血流如注 | 形容血流得急而多。 |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諾皋中》:“其物匣刃而走,血流如注。” |
大雨如注 | 注:灌入。形容寸下得很大,雨水象往下灌似的。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偶然風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進,泊于山崖之下。 |
令人注目 | 注目:視線集中在一點上。指引起別人的重視。 | 巴金《家》:“不過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彎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
依經傍注 | 依照經典及其注釋。謂說話有根有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卷:“那世上說謊的也盡多,少不得依經傍注,有個邊際,從沒有見你恁樣說瞞天謊的祖師。” |
心神專注 | 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 |
全神傾注 | 集中全部的精力。 | 葉圣陶《遺腹子》:“他全神傾注的只在哇的一聲之后那最關緊要的一個報告。” |
目注心營 | 謂竭盡心力以赴。 | 嚴復《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凡其自毀齒至于白首,終其百年之身,所目注心營,勞苦險難。” |
稱斤注兩 | 稱:衡量輕重;注:專注。形容只注意小節而無大的氣勢。 | 宋·朱熹《朱子語類·論取士》:“只看如今稱斤注兩,做兩句破頭,如此是多少衰氣。” |
懸河注火 | 謂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 《梁書·武帝紀》:“況擁數州之兵以誅群盜,懸河注火,奚有不滅?” |
酌盈注虛 | 見“酌盈劑虛”。 | 明·沈榜《宛署雜記·經費下》:“蓋量人為出,酌盈注虛,舉望緊置郵,罔不皆然。” |
傾注全力 | 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個目標。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個目標。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以便等到時機一到,就傾注全力,大舉反攻,收復失地。” |
全神關注 | 一心注意。 |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章:“白知時并不認得他,何況此刻他全神關注的,只是那兩個被人眾打得鼻塌嘴歪的兇手。” |
注螢沃雪 | 注螢:用水澆螢火;沃雪:用沸水澆雪。比喻事情很容易辦成。 | 《梁書·侯景傳》高澄與景書:“若使旗鼓相望,埃塵相接,勢如沃雪,事等注螢。” |
應答如注 | 應答:回答;注:水往下傾瀉。對答像傾水一樣。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 明·焦竑《玉堂叢語·文學》:“文學之臣,苦于考索,求者闐門,而先生應答如注。” |
雨澤下注 | 雨水往下流 |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
目注心凝 | 猶言全神貫注。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粉蝶》:“陽目注心凝,對燭自鼓;久之,頓得妙悟,不覺起舞。” |
挹盈注虛 | 謂取有馀以補不足。 |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三日轉運百產挹盈注虛者,凡行商之以舟車漕挽大宗貨物者是也。” |
懸河注水 | 見“懸河瀉水”。 | 《舊唐書·楊炯傳》:“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