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空穴來風 | 穴:洞、孔;來:招致。有了空隙就會招致風吹來。比喻流言乘機傳開來;或比喻消息或傳說不是完全沒有來由。 | 戰國 楚 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
隙穴之窺 | 比喻執著地努力,最后達到目的。 | 清·龔自珍《太倉王中堂奏疏書后》:“掞區區抱螻蟻之忠,逞隙穴之窺,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請冊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鼠穴尋羊 | 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四卷:“余笑曰:‘此之謂鼠穴尋羊,蜂窠唱戲,非以詩學教人之道也。’” |
龍潭虎穴 | 潭:深水坑;穴:動物的窩。龍潛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窩。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有分教,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來試龍潭虎穴。” |
野處穴居 | 處: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 堤:堤壩;潰:崩潰;蟻穴:螞蟻洞。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
白蟻爭穴 | 比喻競逐名利。 | 元 馬謙齋《沉醉東風 自悟》曲:“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爭穴。” |
狡兔三穴 | 見“狡兔三窟”。 | 《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為潛身之計。” |
巖穴之士 | 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巖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生同衾,死同穴 | 衾:被子。生時共用一條被子,死后合一個墳墓。形容夫妻恩愛。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樂則同樂,憂則同憂;生同衾,死同穴。”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進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
巖棲穴處 | 指隱居深山洞穴之中。 | 語出《韓非子 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
掃穴犁庭 | 掃蕩其居處,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有此機會,掃穴犁庭,指顧間事。” |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 《韓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熾焚。” |
堤潰蟻穴 | 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 | 三國魏·應璩《雜詩》:“細微可不慎,堤潰自蟻穴。” |
猿穴壞山 |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造成大災禍。 | 漢·孔融《臨終》詩:“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
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網打盡。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當令十鼠同穴。” |
巖居穴處 | 指隱居深山洞穴之中。 | 語出《韓非子 詭使》:“而士有二心私學,巖居穴處,托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
掃穴擒渠 | 掃蕩巢穴,擒拿賊首。 | |
犁庭掃穴 | 犁平敵人的大本營,掃蕩他的巢穴。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下》:“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
蟻穴潰堤 | 小小的螞蟻窩,能夠使堤岸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
蟻穴自封 | 比喻以區區之地方自主獨立。 | 清 照槤《嘯亭雜錄 緬甸歸誠本末》:“且明置緬甸宣慰司,表內未稱宣舊銜;又有蟻穴自封,夜郎天外之言。” |
蜂房蟻穴 | 比喻各自占據一方。 | 明 楊慎《丹鉛續錄 春秋 隱公元年》:“自共和以來,諸侯如蜂房蟻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
鉆穴逾垣 | 見“鉆穴逾墻”。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也有鉆穴逾垣在那里偷竊的,也有殺人放火在那里搶劫的。” |
巢居穴處 | 棲身于樹上或巖洞里。指人類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狀況。 | 北魏 盧元明《劇鼠賦》:“跖實排虛,巢居穴處,惟飲噬于山澤。” |
穴處知雨 | 穴:洞;處:居。久居洞中的獸類能預知風雨。比喻有經驗。 |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知日蝕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猶巢居知風,穴處知雨。” |
焚巢蕩穴 | 比喻徹底摧毀。 | 明·唐順之《牌》:“各處勁兵前來,焚巢蕩穴,不留一人,乃已。” |
虎穴狼巢 | 虎和狼的窩巢。比喻極其危險的地方。 | |
蟻穴壞堤 |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亂子。同“蟻穴潰堤”。 | 清 錢謙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斷腕,蟻穴壞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漢者也。” |
兩鼠斗穴 | 比喻敵對雙方在地勢險狹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獲勝。 |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
需沙出穴 | 語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和“需于血,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謂遇險兇而能幸免。 | 語出《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和“需于血,出自穴”。 |
穴見小儒 | 穴:洞孔;穴見:一孔之見。比喻見識淺薄鄙陋的學者。 |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第六卷:“耳聽小士,穴見小儒,不知五五之開方。” |
穴居野處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類遠古時期原始的生活狀態。穴:山洞;處:居住。 | 《周易 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
蜂窠蟻穴 | 比喻占據的地方極為窄小,借以對偏安一隅的地方勢力的蔑稱。 | 宋 曾慥《類說 見聞錄 胡訥》:“開寶八年,王師圍金陵。朝廷殿試《橋梁渡長江賦》、《習水戰詩》;江南亦試《王德惟親賦》、《談笑卻秦詩》。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將,迨同飛走,豈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趙普曰:‘蜂窠蟻穴不足掛圣慮。’” |
虎穴龍潭 |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將又戰在虎穴龍潭之中。” |
蟻封穴雨 | 螞蟻聚土洞口,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 漢·焦延壽《易林》卷十三:“蟻封戶穴,大雨將集。” |
七穿八穴 | 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5卷:“有時十字街頭七穿八穴。” |
群居穴處 | 原始人類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無知,見聞淺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王之將吏,群居穴處之徒,人人抵掌,欲為不善之計。” |
瓊廚金穴 | 比喻豪富奢侈的人家。 | 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其寵者皆以玉器盛食,故東京謂郭家瓊廚金穴。” |
野居穴處 | 穴:山洞;處:居住。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漢·陸賈《新語·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處,未有家室。” |
逾墻鉆穴 | 亦作“逾墻鉆蠙”。亦作“逾墻窺蠙”。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以“逾墻鉆穴”指男女偷情。 | 語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
不入獸穴,安得獸子 | 不進野獸窩,怎能捉到小野獸。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書·李遠傳》:“古人有言:‘不入獸穴,安得獸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濟。” |
鉆穴逾隙 | 見“鉆穴逾墻”。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果報》:“安丘某生通卜筮之術,其為人邪蕩不檢,每有鉆穴逾隙之行,則卜之。”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測。不進老虎窩,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東觀漢記·班超傳》:“超悉會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鉆穴逾墻 | 穴:洞。逾:越過。鉆洞爬墻。舊時常比喻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戀的行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竊。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
穿穴逾墻 | 穿:鑿通;逾:越過。指穿洞翻墻的偷竊行為。 | 明·楊慎《<周易·說卦>“坎為盜”》:“坎之為卦,外陰柔而內剛狠,有穿穴逾墻乘墉伏莽之狀也。” |
乘車入鼠穴 | 乘:坐。坐著車子進老鼠洞。比喻根本辦不到的事情。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未嘗夢乘車入鼠穴,搗齏瞰鐵杵,皆無想無因故也。” |
黽穴鴝巢 | 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 | |
銅山金穴 | 比喻極其富有。 | 清·蔣士銓《臨川夢·訪夢》:“少甚獐頭鼠目,擁著銅山金穴,駟馬高車?” |
不入獸穴,不得獸子 | 不進野獸窩,不能捉到小野獸。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北史·韋佑傳》:“古人稱不入獸穴,不得獸子。安危之事未可預量。” |
焚巢搗穴 | 見“焚巢蕩穴”。 | 清·李漁《比目魚·辦賊》:“用了第二計,可以焚巢搗穴,削草除根,不留一個余賊。” |
穴處之徒 | 穴:洞;處: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聞、見識淺薄的人。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魏囂傳》:“而王之將吏,群居穴處之徒。”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探:探測;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險進入險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虎穴得子 | 比喻詩文貼切中肯。 | 明·郎瑛《七修類稿·佛頂菊》:“先生之作,誠可謂虎穴得子矣!” |
十鼠爭穴 | 穴:動物的窠巢。比喻壞人聚集互相爭斗。 | 《梁書·元帝紀》:“侯景奔竄,十鼠爭穴,郭默清夷,晉熙附義。” |
鑿穴為居 | 鑿:打孔,挖洞。開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隱士生活。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臺佟傳》:“佟隱于武安山,鑿穴為居,采藥自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