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南轅北轍 |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
拜倒轅門 | 轅門:將帥行轅或軍營的大門。形容對別人佩服之至,自愿認輸。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53回:“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轅門了。” |
南棹北轅 | 猶南航北騎。 | |
攀轅扣馬 | 攀:牽挽;扣:套住。拉住車轅牽住馬匹。形容熱情挽留,不肯放行。 | 《東觀漢記》:“第五倫為會稽太守,為事征,百姓攀轅扣馬呼曰:‘舍我何之?’” |
改轅易轍 |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鐘期改容也。” |
攀轅臥轍 | 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不讓車走。舊時用作挽留好官的諛詞。 | 宋 胡繼宗《書言故事 仕進》:“餞去任,當攀轅臥轍。” |
螳臂當轅 | 螳臂:螳螂的前腿;當:阻擋;轅:借指車。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轅;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
北轍南轅 | ①想往南卻駕車向北行駛。比喻行為和目的相反。②車子北往南來。喻人行無定跡。 | 見“北轅適楚”。 |
北轅適楚 | 北轅:車子向北行駛;適:到。楚在南方,趕著車往南走。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 | 漢 荀悅《申鑒 雜言下》:“先民有言:適楚而北轅者,曰:‘吾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遠矣。” |
北轅適粵 | 猶北轅適楚。粵在南方。 | 明 劉基《順齋箴為夏仲珍作》:“北轅適粵,徒勞何為?” |
駑驥同轅 | 駑:劣馬;驥:良馬;轅:車前直木。劣馬和良馬同拉一輛車。比喻庸人與賢人混在一起。 |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嘆息。” |
擊轅之歌 | 擊:敲打;轅:伸向車前駕牲口的長木。敲擊著轅木唱的歌。指平民百姓的歌。 |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擊轅之歌,有禮風雅。” |
扳轅臥轍 | 扳:通“攀”;轍:車跡。拉住車轅,躺在車道上擋車。指挽留眷戀好官。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遂解官東歸,百姓聞知,扳轅臥轍而留,泣聲震地。” |
截轅杜轡 | 猶攔駕。語本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于谷口,杜妄轡于郊端。” | 語出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于谷口,杜妄轡于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