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 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
不可避免 | 指不能使不發生的事情。 | 毛澤東《矛盾論》:“而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會在各種不同的階級社會中,引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革命。” |
未能免俗 |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
在所難免 | 不可能避免。 | 清 李寶嘉《活地獄》第九回:“或者陽示和好,暗施奸刁的,亦在所難免。” |
免戰牌 | 指掛出的向對方表示不應戰的牌子。借指不想做事。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5回:“城上即將‘免戰牌’掛起,隨你叫罵,總不出戰。” |
免開尊口 | 不必開口說什么。多表示要求不會得到同意。 | 田漢《關漢卿》第五場:“誰跟你開玩笑!這事讓朱四姐出面,你就免開尊口!” |
臨難茍免 | 遇到危難時茍且偷生。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臨難毋茍免。” |
僅以身免 | 指沒有被殺或只身逃出了險境。 | 戰國 樂毅《報遺燕惠王書》:“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 |
免懷之歲 | 謂三歲。《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后因稱三歲為“免懷之歲”。 | 《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 |
在所不免 | 由于某種限制而難于避免。 | 郭沫若《<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晝為校課所迫,僅以夜間偷閑趕譯,草率之處,在所不免。” |
行財買免 | 行:從事。花費錢財,買得免罪。指用金錢賄賂以逃避懲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6回:“落得騙了些果子吃進肚里,且又得了行財買免的供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