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債臺高筑 | 筑起很高的債務臺。形容欠債很多。 | 東漢 班固《漢書 諸侯王表序》:“有逃責(債)之臺。”唐 顏師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負責(債),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后人因以名之。” |
筑臺募士 | 募:招寡。比喻廣泛招納賢士。 | 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論》:“湯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呂望,周公握發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鄭武公好賢而詩雅歌之,燕昭王筑臺募士而智者歸之。” |
筑壇拜將 | 指仰仗賢能。 | 《漢書 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元 王實甫《西廂記 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筑壇拜將。” |
筑室道謀 | 自己造房子;卻跟過路的人商量。比喻作事沒有主見。道:道路;謀:咨詢;商量。 | 《詩經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
擊筑悲歌 | 擊:敲擊;筑:古樂器名。敲擊著筑,唱著悲壯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 《戰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
筑室反耕 | 筑:建造;反:通“返”,歸返。指部隊做長久駐扎的打算。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聽命。” |
道傍筑室 |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雜采各家之說。 |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道傍之筑 | 比喻無法成功的事。 | 《詩經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注:“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版筑飯牛 | 版筑,造土墻;飯牛,喂牛。后以之為賢臣出身微賤之典。 | 《書 說命上》載:相傳商代賢者傅說筑于傅巖,武丁用以為相。《呂氏春秋 舉難》載:春秋時衛國賢者寧戚飯牛車下,扣牛角而歌,桓公異之,拜為上卿。 |
筑舍道傍 | 傍:通“旁”。在路旁蓋房子,同路人討論事情。比喻人多口雜,辦不成事。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七年》:“此所謂筑舍道傍,無時可成。” |
筑巖釣渭 | 筑巖:商朝大臣傅說在傅巖從事版筑;釣渭:呂尚在渭水邊垂釣。指賢士隱居待時。 |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第18卷:“史臣至比之為筑巖釣渭,亦過矣哉!” |
悲歌擊筑 | 以之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 《史記 刺客列傳》載:戰國時,荊軻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們送別于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