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鐵板釘釘 | ①猶言硬碰硬。比喻說話辦事堅決、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論。 | 范乃成《小技術員戰勝神仙手》:“[老漢]右手的煙袋朝著支書手中的計劃點了幾點,鐵板釘釘似的崩出來三個字:‘我反對!’”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您哪,也當過解放軍呀,花一點,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td> |
一板一眼 | 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比喻做事有條理;合規矩;不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靈活變動。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板上釘釘 | 比喻事情已經決定,不能改變。 |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經定性、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td> |
倒持手板 | 見“倒執手版”。 | 宋·劉克莊《沁園春·再和林卿韻》詞:“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還政事堂。” |
老古板 | 指守舊的人。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4回:“前人制臺是個老古板,見面之后,問了幾句話?!?/td> |
板板六十四 | 宋時官鑄銅錢,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減。比喻刻板不知變通。板:即“版”,鑄錢的模子。 | 清 范寅《越諺 數目之諺》:“板板六十四,鑄錢定例也,喻不活。” |
夾板醫駝子 | 比喻只顧這一方面,不顧那一方面。 | 清·翟灝《通俗編·藝術》:“譬如有人卒患脊僂,諸醫療治。醫以酥涂,上下著板,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并出。脊雖得直,命不得存。” |
荊筆楊板 | 荊:晉惠帝時權臣楚王司馬瑋;楊:晉惠帝時權臣楊駿;板:詔書。形容權臣專權用事。 | 《晉書·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荊筆楊板行詔書?!?/td> |
尺板斗食 | 舊時形容小官位低祿少。 | 《梁書·王僧孺傳》:“久為尺板斗食之吏,以從皂衣黑綬之役?!?/td> |
過橋抽板 | 比喻目的達到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 清 曾樸《孽?;ā返?1回:“只要你不要過橋抽板,我馬上去找他們,一定有個辦法,明天來回復你。” |
冷板凳 | 比喻清閑冷落的職務或處于無事可為的境地。指受人冷遇。 | 清·李漁《憐香伴·氈集》:“下官自從選了這個窮教官,坐了這條冷板凳,終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問舍求田,哪里再經得起進口添人?!?/td> |
一字一板 | 形容說話從容清楚。 | 老舍《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著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td> |
后臺老板 | 戲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縱、支持的人或集團。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13章:“有黨的領導,和供銷社拉上關系,又有國家銀行做后臺老板,咱怕什么?” |
鐵板一塊 | 比喻結合緊密,不可分裂。也比喻牢固不變。 | 吳晗《朱元璋傳》第七章:“朱元璋和這個集團的首腦人物,盡管在過去同生死,共患難,但并不是鐵板一塊?!?/td> |
銅琶鐵板 | 銅琶、鐵板:兩種伴奏樂器。用銅琵琶、鐵綽板伴唱。形容氣慨豪邁,音調高亢的文辭。 | 宋 俞文豹《吹劍續錄》:“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外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持鐵板,唱‘大江東去’?!?/td> |
一板正經 | 正經:莊重。形容態度很莊重,很規矩。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鬧別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經地對先生說:‘我這個破題做的很恰切,沒有做錯?!?/td> |
坐冷板凳 | 比喻因不受重視而擔任清閑的職務。也比喻長期等候工作或長久地等待接見。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雖然也沒有什么大進項,比起沒有發達的時候,在人家坐冷板凳,做猢猻大王,已經天懸地隔了。” |
各打五十大板 | 各:各自。給雙方同樣的待遇或不分清責任,讓雙方共同承擔責任。 | 劉心武《鐘鼓樓》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聲評論說:‘這是怎么回子事喲?瞧你們請來的這些個人!’” |
板上砸釘 | 比喻事情已定,不容變更或說話算數。 | 參見“板上釘釘”。 |
正經八板 | 見“正經八百”。 | 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著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td> |
鐵板歌喉 | 形容豪邁的演唱。 | 清·鄭燮《道情》曲之七:“撮幾句盲辭瞎話,交還他鐵板歌喉。” |
有板有眼 | 板;眼:民族音樂的節拍。每節中的最強音叫板;其余叫眼。比喻做事情有條理和有層次。 | 周立波《山那邊人家》:“哭起來一數一落,有板有眼,好象唱歌,好聽極了。” |
拍板成交 |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達成協議。 | |
白板天子 | 沒有國璽的皇帝 | 《南齊書·輿服志》:“晉中原亂沒胡,江左初無之,北方人呼晉家‘白板天子’。” |
一根一板 |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
一板三眼 |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td> |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兩者不可分離,因以喻互相幫襯。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公子身邊最講得話、像心稱意的,有兩個門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這兩個,方才弄得成。這兩個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脫得些,大家有味?!?/td> |
鐵板銅弦 | 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 | 清·蔣士銓《臨川夢·提綱》:“鐵板銅弦隨手弄,婁江有個人知重?!?/td> |
中原板蕩 | 中原:指我國中部,泛指天下;板蕩:《詩經》篇名,指周厲王荒淫無道。比喻時局動蕩危急。 | 宋·岳飛《五岳祠盟題記》:“自中原板蕩,夷狄交侵。” |
鐵板銅琶 | 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同“鐵綽銅琶”和“鐵板銅弦”。 | 清·二石生《十洲春語·評花小詩·杭州繡鳳》:“鐵板銅琶唱《大江》,西來潮氣未全降?!?/td> |
受夾板氣 | 夾在中間受氣,兩頭不討好。 |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福臨滿腦門冒火,感到他在受夾板氣。” |
受夾板罪 | 夾在中間受罪,兩頭不討好。 | |
鐵板不易 | 易:變易,更改。像鐵板那樣不能改變。形容不變的,不可更改的。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所謂‘臧谷亡羊’,其亡必多。這是鐵板不易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