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解釋 |
出處 |
詞鈍意虛 | 形容由于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林之孝家的聽他詞鈍意虛,又因近日玉釧兒說那邊正房內失落了東西,幾個丫頭對賴,沒主兒,心下便起了疑。” |
礪世磨鈍 | 激勵世俗,磨煉愚鈍 | 宋 秦觀《官制下》:“爵祿者,天下之砥石,圣人所以礪世磨鈍者也。” |
成敗利鈍 | 利:鋒利;順利;鈍:不鋒利;不順利。指事業的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泛指處事的各種情況和結果。也作“成敗得失”。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齒落舌鈍 | 年老掉齒,說話不清楚。 | 《紅樓夢》第二回:“那老僧既聾且昏,又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
遲眉鈍眼 | 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并且遲眉鈍眼地,看著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
口呆目鈍 | 見“口呆目瞪”。 | 克非《春潮急》二五:“張福壽頓時口呆目鈍,半天才小聲說:‘我曉得的喃!我又沒去戴過紅花、吃過油大。’” |
搦朽磨鈍 | 謂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勵求進。 | 東漢·班固《答賓戲》:“當此之時,搦朽磨鈍,鉛刀皆能一斷。” |
朽戈鈍甲 | 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 明·張煌言《答唐枚臣書》:“朽戈鈍甲,與胡人相持者十有七年。” |
鈍學累功 | 鈍:遲鈍,笨拙;累:積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文章》:“鈍學累功,不妨精熟。” |
騃童鈍夫 | 指愚昧笨拙的人。 | 清 劉大櫆《烏程閔君墓志銘》:“又善于誘掖,其言批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咸如夢寐驚覺。” |
策駑礪鈍 | 驅策劣馬,磨礪鈍刀。指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 宋 岳飛《御書屯田三事跋》:“伏蒙陛下親灑宸翰,鋪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賜臣,臣敢不策駑礪鈍,仰副圣意萬一。” |
策頑磨鈍 | 鞭策愚頑,磨礪遲鈍。極言勉力奮進。 | 元 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二折:“我可也為甚的甘受貧,不厭勤,抵多少策頑磨鈍,也只為不如人,學做儒人。” |
厲世摩鈍 | 指磨礪世人,使笨拙的人奮發有為。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爵祿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厲世摩鈍也。” |
疏慵愚鈍 | 疏慵:懶散;愚鈍:愚笨遲鈍。懶散愚笨。 | 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休休休,枉笑殺凌煙閣上人,有這般疏慵愚鈍,孤陋寡聞。” |
拙口鈍腮 |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 |
礪世摩鈍 | 見“礪世磨鈍”。 | 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一毀譽,輕富貴,安貧賤,則人主之名器爵深,所以礪世摩鈍者廢矣。” |
鈍口拙腮 | 指口才笨拙,說話不流利。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80回:“好妹妹,我是鈍口拙腮,可不能一句一句同你套!” |
歷世摩鈍 | 亦作“歷世磨鈍”。激勵世人,使魯鈍的人奮發有為。 | |
歷世磨鈍 | 見“歷世摩鈍”。 | |
拙口鈍辭 | 拙:拙笨;鈍:遲鈍,笨拙。粗嘴巴,笨言辭。指不善于言辭。 | 元·無名氏《倅范叔》楔子:“須賈平日拙口鈍辭,猶恐應對有誤,家中有一辮士,名日范雎,得與此人同行,凡事計議,萬無一失。” |